【答案解析】(1)this->i=i+1;或TestClass::i=i+1;或(*this).i=i+1;
(2)TestClass print(0);
(3)cout

"num:"

::i

endl;
答案考生文件夹
[解析] 程序要求输出member的值为0,1,10。从已定源程序的main主函数开始入手,可以看出程序首先通过类TestClass中的TestClass构造函数的调用实现第一次num值的输出;然后通过调用类TestClass中的成员函数Print实现第二次num值的输出;最后通过输出函数cout实现第三次num值的输出。
(1)打开modi1.cpp,调试程序,显示错误提示为第二标识下“modi1.cpp(22):error C2512:"TestClass":no appropriatedefault constructor available",主函数中首先调用的就是第2个标识下的TestClass print函数,构造函数的名字和类的名字是一样的,而程序中给出的“TestClass print;”没有给出参数,所以程序调试时无法确定调用的函数。根据TestClass构造函数“TestClass(int i)”的定义,应该存在int型参数,并且题目要求第一次输出的值为“0”,所以第2个标识正确的调用函数为“TestClass print(0);”。
(2)运行,发现第一次的输出正确,但是第二次的输出值为“-858993460”,并不是题目中要求的“1”。在主函数中,可知第二次输出调用的是“print.Print();”,即类TestClass的成员函数“Print()”。成员函数Print的定义“voidPrint()const”中的输出语句为“cout

"num:"

i

endl;”,而第二次的输出值为“-858993460”说明“i”的赋值错误。第1个标识下的“i=i+1;”语句是获得num的值为“1”,因为“i”还存在着“int i=10;”的定义,这里应该是调用成员函数自身的值,而不是上面的“int i=10;”,所以修改为“this->i=i+1;”或“TestClass::i=i+1;”或“(*this).i=i+1;”。
(3)主函数中通过“cout

"num:"

i

endl;”语句实现第三次输出,第三次的输出值为“0”,并不是题目中要求的“10”。程序中存在“int i=10;”定义,这里应该是调用“inti=10;”中的“i”值。通过域定义符引用这个“i”,所以修改为“cout

"num:"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