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

(2020年1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面试真题)
1.题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人教版)
2.内容: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居住着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渐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 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 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人大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 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 的比例。
民族团结原则。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 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 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问答题

基本要求:
(1)有提问环节。
(2)板书设计合理。
(3)联系生活实际。
(4) 10分钟完成试讲。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我将通过展示几幅体现少数民族特色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图片表现的是哪个民族。
导入实录:各位同学,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展示几幅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民族呢?……同学们都认出了这几个少数民族,看得出我国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一共55个,那我们该怎样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民族平等原则
过渡:我们来一起看一组变化,寻找其中的原因。
我将展示旧西藏藏族人民受压迫、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增长和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的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的地位能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因为民族平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然后引出民族平等的提出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为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原则
过渡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整个国家保持了和谐与稳定,各民族之间和睦共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国外的民族问题。
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究俄罗斯的车臣问题的启示,并引导学生想一想俄罗斯的民族政策。
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从反面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果民族不团结将会有什么的恶果,并让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指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总体和谐,各民族能和谐共荣,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
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坚持民族团结原则,社会才会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统一,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新中国实施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实施这样的原则会形成怎样的结果呢?
我们看一下教材中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并思考:为什么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学生回答,就是为了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
多媒体展示、对比解放前的西藏生产力状况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学生有怎样的体会?
学生体会:确实实现了大幅度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教师引导:这就体现了我国的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西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央对西藏投资770多亿元,支援建设的项目达180个。“十二五”规划中,中央计划投资3300亿元,支援重大建设项目计划226个。
4.三个原则的相互关系。
同学们回顾一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进一步设问:如果三个原则缺少任何一个,将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小组,分别讨论缺少一个原则的后果。
代表发言,老师总结三个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物质基础。
环节三:巩固提高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说出感受。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对于我们青年来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坚持此原则,为促进民族大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结合我国最近发生的新疆暴乱事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可以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答辩题目一: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原则,如今实现了吗?

【正确答案】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各少数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与文字的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这些都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但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将客观存在。我国建立了自治区,各民族在全国人大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和席位,说明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民族平等。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答辩题目二: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

【正确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方法,坚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多去探索,选用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本课的学习。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出示能够表现少数民族鲜明民族特色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辨别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出本课话题。在讲授“民族平等”环节,我出示的旧西藏藏族人民受压迫、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增长和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位先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并通过展示国家提高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的政策及事实材料,通过数据和文字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民族平等今天所取得的进步,我国政策的优越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推进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谨记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