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如图所示,地上7层,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屋顶板和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第2~7层楼板沿外围周边均设置框架梁,内部为无梁楼板结构。建筑物内的二方筒设剪力墙,方筒内楼板开大洞处均设边梁。该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Ⅰ 1 类场地。
单选题 试问,当对柱及剪力墙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其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3.9.1条第2款,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I 1 类场地,允许降低1度(即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查表3.9.3,板柱剪力墙、6度、高度30m,框架、板柱为三级,剪力墙为二级。故选择B。
单选题 该建筑物第6~7层平板部分,采用现浇混凝土无梁板,其各层板厚相同,中柱处板受冲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且不允许设柱帽,因此在柱顶处设置型钢剪力架以抵抗冲切。试问,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其最小板厚(mm)采用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8.1.9条第4款,无梁板不满足承载力要求且不允许设柱帽时可采用型钢剪力架(键),此时,板的厚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0mm,故选择D。
单选题 该建筑物第2~5层平板部分,采用非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板厚200mm,纵横向设暗梁,梁宽均为1000mm。第2层平板某处暗梁如图所示,与其相连的中柱截面为600mm×600mm。在该梁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500kN。由等代平面框架分析得知,柱上板带配筋:上部为3600mm 2 ,下部为2700mm 2 ;钢筋种类均采用HRB335。若纵横向暗梁配筋相同,试问,在下列暗梁的各组配筋中,哪一组最符合既经济又安全的要求?
提示:柱上板带(包括暗梁)中的钢筋未全部示出。

A.
B.
C.
D.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8.2.3条第3款,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且总截面积应满足
A s ≥N G /f y =500×10 3 /300=1667mm 2
每个方向所需为1667/2=833mm 2
依据8.2.4条,暗梁支座上部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柱上板带钢筋截面积的50%,3600×50%=1800mm 2 ,9 14、9 16、6 18、6 20分别对应截面积为1385、1809、1527、1884,单位为mm 2 ,可见,9 16最满足要求。
暗梁下部钢筋要求不小于2700/2=1350mm 2 ,且不小于上部钢筋的1/2,1809/2=905mm 2 。9
单选题 该建筑物活荷载系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而得,其各层荷载标准值如下:
(1)屋面:永久荷载6kN/m 2 ,活荷载2kN/m 2 ,雪荷载6kN/m 2
(2)2~5层商场:永久荷载8kN/m 2 ,活荷载3.5kN/m 2
(3)6~7层库房:永久荷载8kN/m 2 ,活荷载5kN/m 2
试问,计算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 E (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每层面积均按1260m 2 计算,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5.1.3条确定。
屋面活荷载不计入;雪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库房取组合值系数为0.8。
G E =(6+8×6+0.5×0.5+0.8×5×2+0.5×3.5×4)×1260=8.7×10 4 kN
选择B。
单选题 假定该结构底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为2600kN,该剪力满足剪重比要求。试问,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底层柱部分应能承担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最小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8.1.10条确定。各层板柱部分应承担不小于2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2600×20%=520kN,选择C。
单选题 假定底层剪力墙墙厚300mm,如图所示,满足墙体稳定要求,混凝土采用C30。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该建筑中方筒转角A处的剪力墙各墙体底部截面轴向压力呈均匀分布状态,其设计值为850kN/m。计算分析得知,剪力墙为构造配筋。当纵筋采用HRB335时,试问,转角A处边缘构件在设置箍筋的范围内(图中阴影部分),其纵筋配置为下列何项,才能最接近且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A.12 14
B.12 16
C.12 18
D.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前面已经得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7.1.4条,底层剪力墙属于底部加强部分。剪力墙的轴压比为850×10 3 /(14.3×300×1000)=0.20,小于表7.2.14规定的轴压比0.3,因此,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依据表7.2.16中对二级、底部加强部位的要求,可得竖向钢筋最小量为
A s =max(0.008A c ,6
单选题 该建筑中方筒转角A处L形剪力墙首层底部截面如图所示。假定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在纵向地震作用下,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墙肢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的剪力计算值为650kN。试问,为体现“强剪弱弯”的原则,抗震设计时需采用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7.2.6条调整。
V=η vw V w =1.4×650=910kN
选择C。
单选题 该建筑中的L形剪力墙首层底部截面尺寸同上题。混凝土采用C30。在纵向地震作用下,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后,纵向墙肢轴向压力设计值假定为1750kN。试问,对该纵向墙肢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其轴向压力设计值的取值N(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纵向墙肢的截面高度h w =2550mm。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7.2.10条,N>0.Bf c b w h w 时,应取N=0.2f c b w h w 。由于
0.2f c b w h w =0.2×14.3×300×2550=1931kN>1750kN
故应取为1750kN,选择B。
单选题 该建筑中的L形剪力墙首层底部截面同第七小题。在纵向地震作用下,根据体现“强剪弱弯”的原则,调整后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η vw V w =700kN;抗震设计时,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后的剪力墙纵向墙肢的轴压力设计值为1931kN;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取2.2,γ RE =0.85,取h w0 =2250mm,A=1.215×10 6 mm 2 。混凝土采用C30,水平分布钢筋采用HPB300,双排配筋。试问,纵向墙肢水平分布钢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最接近且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A. 8@200
B. 10@200
C. 12@200
D.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公式(7.2.11-2)计算。


可知

解方程得到
由于双排配筋,A、B、C对应的 分别为0.503、0.785、1.131,单位mm 2 /mm,可见,B满足要求。
依据7.2.17条,二级时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5%。对于 10@200,由于0.25%×200×300=150mm 2 小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