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
L-缬氨酸生产项目

    【素材】
    某拟建年产2000tL-缬氨酸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和环保工程。
    发酵车间设3个容积100m3的发酵罐,以赤砂糖、玉米浆粉为主要原料(培养基),经高温蒸汽灭菌、接种、发酵,产出发酵液。发酵过程中连续补充无菌空气、液氨(无机氮源),发酵产生的异味气体(主要是有机酸、醇等)导入发酵异味气体处理系统。发酵液通过管道输送到提取车间进行分离提取,清空的发酵罐采用自来水清洗、蒸汽灭菌。
    提取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浓缩结晶工段的水蒸气含少量有机酸、醇,经冷凝后用于配制培养基。
    辅助设施包括1台5t/h天然气锅炉和原辅材料储罐区。其中,储罐区设有2个10m3的液氨储罐(单个储量6t),间距为5m。环保工程包括1座规模为600m3/d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站和1套发酵异味气体处理系统。
   
问答题 1.  指出图中菌体、粗母液和废树脂的处置利用方式。
【正确答案】菌体、粗母液综合利用,废树脂送有资质单位处置。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本题中菌体、粗母液中含有活性发酵菌,可回用于发酵生产。废树脂属于危险废物,送有资质单位处置。
问答题 2.  识别该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说明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依据。
【正确答案】(1)重大危险源为液氨储罐。
   (2)理由:液氨储罐存储液氨12t超过临界量10t。
   (3)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依据:根据该项目涉及的物质(如液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再根据环境风险潜势判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五、环境风险评价(1)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描述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
   关于重大危险源的识别,2013年考题出现了2次,这与当前对环境风险的特别关注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随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的发布,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的内容较2004版有了新变化,如环境风险等级划分需要通过环境风险潜势来判定,这些新内容也是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关注的重点。
   举一反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相关内容如下(节选)
   
问答题 3.  发酵异味气体采用水洗法处理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不可行。
   (2)理由:产生大量污水,增加废物产生量,可用冷凝法回收或活性炭吸附法。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废气中含有机酸和醇,采用水洗法会产生大量含有机酸和醇的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可采用冷凝法或活性炭吸附。
问答题 4.  提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布点方案,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监测布点方案: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下风向西偏南方向E村布置一个点,G村布置一个点。
   (2)理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举一反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大气环境现状补充监测制度如下(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