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R=MC,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对要素需求、产出做出某种选择。 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的最后一单位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即这一产出使得MR=MC。 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就可以表述为MFC=MRP。也就是厂商把雇用的劳动投入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佣劳动总量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雇用一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FC)。 理由是:假如M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一定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MFC,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用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减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用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实现利润最大化,他雇用的劳动量必然使得MRP=MFC。 (2)事实上,MR=MC和MRP=MFC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因为MFP=MR·MP,MFC=MC·MP,所以这两个表达式等价。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R=MC=P就可以表达为MFC=VMP。因为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P=MR,这样,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的MRP=MR·MP就可以表示为(等同于)VMP=P·MP,相应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就可以表达为MFC=VMP。 (3)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但由于它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厂商的产量越大,销售价格越低。所以,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和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分离,MRP曲线位于VMP曲线的左下方。此时,MRP曲线就是卖方垄断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某要素价格为P1,卖方垄断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则由MRP曲线与MFC曲线的交点来决定,这时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为Q1。 VMP曲线与MRP曲线 如果厂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时,则其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此时均衡的要素使用量为Q2。由此可知,卖方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小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 (4)在产品市场为非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雇用最后那个工人获得经济利润为MRP,即边际产品与边际收益的乘积。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