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拟自建一条生产线,与该生产线建造相关的情况如下:
    (1)2016年1月2日,甲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专门用于筹集生产线建设资金。该公司债券为3年期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面值为3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发行价格为3069.75万元,另在发行过程中支付中介机构佣金15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2919.75万元,实际利率为6%。
    (2)甲公司除上述所发行公司债券外,还存在两笔流动资金借款:一笔于2015年10月1日借入,本金为20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2年;另一笔于2015年12月1日借入,本金为3000万元,年利率为7%,期限为18个月。
    (3)生产线建造工程于2016年1月1日开工,采用外包方式进行,预计工期1年。有关建造支出情况如下:
    2016年1月1日,支付建造商1000万元;2016年5月1日,支付建造商1600万元;2016年8月1日,支付建造商1400万元。
    (4)2016年9月1日,生产线建造工程出现人员伤亡事故,被当地安检部门责令停工整改,至2016年12月底整改完毕。工程于2017年1月1日恢复建造,当日向建造商支付工程款1200万元。建造工程于2017年3月31日完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试生产出合格产品。为帮助职工正确操作使用新建生产线,甲公司自2017年3月31日起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至4月30日结束,共发生培训费用120万元。该生产线自2017年5月1日起实际投入使用。
    (5)甲公司将闲置专门借款资金投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月收益率为0.5%。
    其他资料:本题中不考虑所得税等相关税费以及其他因素。
    要求:
问答题     判断该在建工程的资本化期间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资本化期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0日以及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 理由:2016年1月1日发生了资产支出,同时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所以开始资本化的时点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9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由于非正常原因导致工程中断连续超过3个月,因此应暂停资本化。2017年3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应停止资本化。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发行债券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借:银行存款 2919.7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0.25 贷:应付债券——面值 300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6年专门借款及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编制与借款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2016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总额=2919.75×6%≈175.19(万元)。 2016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919.75×6%×8/12-(2919.75-1000)×0.5%×4-(2919.75-1000-1600)×0.5%×3≈73.60(万元)。 2016年用于短期投资取得的收益=(2919.75-1000)×0.5%×4+(2919.75-1000-1600)×0.5%×3≈43.19(万元)。 2016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率=(2000×6%+3000×7%)/(2000+3000)×100%=6.6%。 2016年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000+1600+1400-2919.75)×1/12=1080.25×1/12≈90.02(万元)。 2016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90.02×6.6%≈5.94(万元)。 2016年一般借款利息费用总额=2000×6%+3000×7%=33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382.46 在建工程 (73.60+5.94)79.54 应收利息 43.19 贷:应付利息 (3000×5%+330)48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5.19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7年专门借款及一般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及固定资产入账金额。
 
【正确答案】2017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919.75+25.19)×6%×3/12≈44.17(万元)。 2017年第一季度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率=(2000×6%×3/12+3000×7%×3/12)/(2000+3000)×100%=1.65%。 2017年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000+1600+1400-2919.75+1200)×3/3=2280.25(万元)。 2017年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280.25×1.65%=37.62(万元)。 固定资产入账金额=1000+1600+1400+79.54+1200+(44.17+37.62)=5361.33(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A公司在甲、乙、丙三地拥有三家分公司,这三家分公司的经营活动由一个总部负责运作。由于甲、乙、丙三家分公司均能产生独立于其他分公司的现金流入,所以该公司将这三家分公司确定为三个资产组。2×18年12月1日,企业经营所处的技术环境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出现减值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假设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能够按照各资产组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合理分摊,甲、乙、丙分公司和总部资产的使用寿命均为20年。减值测试时,甲、乙、丙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320万元、160万元、320万元。A公司计算得出甲、乙、丙三个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20万元、160万元、380万元。
    计算甲、乙、丙三个资产组和总部资产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1)将总部资产分配至各资产组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甲资产组的数额=200×320/(320+160+320)=80(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乙资产组的数额=200×160/(320+160+320)=40(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丙资产组的数额=200×320/(320+160+320)=80(万元) 分配后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 甲资产组的账面价值=320+80=400(万元) 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160+40=200(万元) 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320+80=400(万元) (2)进行减值测试 甲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 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60万元,发生减值40万元; 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380万元,发生减值20万元。 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其他资产之间分配: 乙资产组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40×40/(40+160)=8(万元),分配给乙资产组本身的数额=40×160/(40+160)=32(万元)。 丙资产组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20×80/(80+320)=4(万元),分配给丙资产组本身的数额=20×320/(80+320)=16(万元)。 故甲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乙资产组发生减值32万元,丙资产组发生减值16万元,总部资产发生减值12(8+4)万元。
【答案解析】[考点] 资产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