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六种模式。
企业通常运用六种不同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出口、交钥匙工程、技术授权、特许经营、与东道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以及在东道国成立全资子公司。
(1)出口
出口进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的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在目标国境外生产,然后再销售到目标国。这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比较普遍的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种方式。直接出口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进口国的代理商或本公司在国外的分支机构进行出口。间接出口是利用本国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从事出口业务。
许多制造企业在刚开始进行全球扩张时采取了出口的形式,而在以后才转向其他的模式以服务于外国市场。出口有两个显著的优点。首先,它避免了在东道国进行制造经营活动通常所需的巨大成本。其次,出口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经验曲线以及区位经济。通过在一个中心区域制造产品,然后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市场,企业可以从它的全球销量中实现巨大的规模经济。
(2)交钥匙工程
交钥匙工程是指承包商同意把工程所有的细节都移交给外国客户,其中包括对经营人员的培训。一旦合同期满,外国客户就得到了已经可以全面经营的工厂“钥匙”,故而也称之为“交钥匙”。这是向其他国家出口连续性技术的手段。交钥匙工程在化工、医药、炼油和金属加工行业十分普遍,所有这些行业都需采用复杂、昂贵的生产技术。这个战略在对外直接投资受东道国政府的管制时尤为有用。
(3)技术授权
技术授权,又称许可证贸易。技术授权也是一种出口,但它所出口的不是有形商品,而是技术或诀窍等无形商品。技术授权普遍受进口国的欢迎,不受限制,且常与出口、直接投资相结合。因此,这种国际经营方式日趋重要。基于技术授权,双方签订许可协议,该协议是许可人将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利授予被许可人,并允许被许可人根据协议使用特定的一段时间(5~7年),作为回报,被许可人以经济上的使用效果(通常按销售额)作为提成基数,以一定的比例(通常为2%~5%)按期连续向许可人支付特许经权使用费。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配方、工艺、设计和版权等资产。
企业不必承担开发一个外国市场所需的开发费用和风险,因此技术授权对那些缺乏资金去发展海外经营的企业十分有吸引力。此外,当企业不愿对一个不熟悉的或政局动荡的外国市场投入巨大的财务资源时,技术授权也相当诱人。当企业希望参与到一个外国市场中去,但是由于投资壁垒而不能这么做时,通常也采用技术授权。
(4)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与技术授权很相似,尽管特许经营往往比技术授权涉及的期限更长。特许经营从根本上讲,是技术授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特许经营中,特许人不但向被特许人出售无形资产(通常为商标),而且坚持要求被特许人同意遵守严格的有关如何经营企业的规则。特许人还将经常帮助被特许人经营业务以求得不断的发展。与技术授权一样,特许人通常收取特许使用费,其数量等于被特许人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技术授权主要用于制造企业,而特许经营却主要被服务企业所采用。企业可以免除许多自己开发外国市场所必须承担的成本和风险。相反,由被特许人承担了这些费用和风险。这对被特许人也是个极好的刺激,激励它尽快建立起盈利性的经营活动。因此,运用特许经营的战略,服务企业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和风险很快地树立起全球形象。
(5)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共同出资而成立的企业。长期以来,与外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是进入一个新市场的通用模式。企业可以通过从当地合资者处获得有关东道国竞争状况、文化、语言、政治体制和经营体制等知识而受益。如果进入一个外国市场的开发成本或风险很高,企业可以与当地的合资伙伴分摊这些费用或风险。在许多国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合资企业往往是唯一可行的进入模式。
(6)全资子公司
在一家全资子公司中,企业拥有100%的股权。要在一个外国市场中建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企业可以在那个国家建立新的经营活动——创办新企业;也可以并购现有的企业,利用这家企业推销其产品。当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能力基础上时,全资子公司常常是最合适的进入模式,因为它可以降低对这种能力失去控制的风险。如果企业想要实现区位和经验曲线经济时,就必须设立全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