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北大校长周其凤高调回家跪拜母亲90大寿,有人说是作秀,对此事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孝”既是一种为人子女自发产生的对父母长辈的情感,也是一种社会伦理。子女奉行孝道,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稳定。但是,现代教育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传统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造成冲击,子女在外地工作导致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子女与父母在经济上的脱钩使得孝的观念越来越淡漠。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如今社会出现了大量的不孝顺,甚至“逆子”现象。
因此,北大校长当众下拜,发自内心地倾诉自己爱母之心,不仅是个人真实情感的表露,更是一种榜样,给大众以示范效应,有助于培养孝心、提倡孝行,在宣传所及的范围内树立新风。但是,我们同时要看到,名人示范效应对于孝道缺失的现状可能是杯水车薪,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真正的孝行来自于孝心,也就是子女或晚辈发自内心的敬爱,这需要日常相处中真实的情感积累,也需要从小耳濡目染的教化,这种示范作用可以提供让人模仿“孝行”,却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孝心”,因为没有孝心自然产生的环境和经历,没有孝心支撑的孝行是很难持久的。
其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代际关系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孝心和孝行的体现方式各不相同,很难用某个人的特定孝顺行为去要求他人,不从内心心路历程出发而是简单学习具体行为,容易产生徒有其表的生搬硬套。
最后,从数量和规模上看,一个名人孝子的举动也许有利于当地风气的改善,但是对整个社会的改变来说,无疑是微不足道的,有人甚至质疑其作秀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看来,推行和重建孝道势在必行,但仅靠推出少数“二十四孝”式的榜样是远远不够的,数量上不够,宣传的深度、广度更是不够。社会性问题要靠政府和社会共同解决,对于政府,可以在学校教育的内容中增加对孝道伦理的探讨,避免说教,使得论证、讨论和典范并重;在家庭教育中,提倡言传身教,如果父母能够在子女面前尊重和善待自己的父辈,无疑会潜移默化,建立起长幼有序的家庭氛围;在社会教育中,应该重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宣传作用,媒体和舆论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对公众加以引导,树立人人尊老敬老,孝敬长辈的社会风气。只有多管齐下,多方参与,被淡忘的孝道教育才会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