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鲋,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苏轼《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节选,有删改)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反对什么观点?(3分)
表达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反对临画敷衍、机械片面的观点。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岂独竹乎?”这几句表明作者提倡什么样的艺术创作理念?(4分)
从艺术构思到艺术形象的创造,必须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才能将心中的意象化为笔下的造型,而技巧的掌握只有通过反复学习、实践,才能达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地步。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叶叶而累之。累: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
振笔直遂。遂:
而临事忽焉丧之。丧:
累:加,积。成:完整的。遂:完成。丧:丧失。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做起来却不熟练的人,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是临到着手去做的时候,却突然不会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