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并说明固定工资、奖金和期权等报酬制度在激励效果上的差异。(西南财大2004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不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而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委托一代理问题。代理人是指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委托人是交易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测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这就使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2)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 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由国家(政府)代表全民:行使资产所有权职能。全民财产的庞大性、复杂性和分散性决定其最高的控制经营机构必然会进一步寻找下一级代理人,代理人最终进入企业董事会,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职能,形成企业所有权代理。同时,所有权代理也作为委托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下,委托代理人具体经营管理企业,形成经营权代理。我国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着委托一代理关系,并且由于治理结构设计不合理,委托一代理问题更严重。 ①多层代理关系与较高的代理费用。与个人股东为主组成的公司制相比,国有公司制度下委托关系表现为间接性、多层性、复杂性且协调关系繁琐。国家做为最终所有者,不可能对众多的国有企业直接行使监督权,只有借助多层代理关系间接加以管理。由于国有产权代表与各级产权代理间存在着权利和行为的界定问题,协调产权所有者与代理者目标不一致的代理费用较高。 ②代理关系选择的非市场化。国有产权代表实质上处于代表国家(委托人)利益的代理人地位,他们既不具备私人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机,又无自主支配资产转让的实际权力,因而在选择代理人(经理)和约束其行为时,难以借助市场化自由契约特征,或多或少倾向于行政手段。目前,我国一些国有公司中董事会成员、经理均采用任命的方式,实际上使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完全缺乏市场选择的余地,使二者权力界定更困难,代理费用加大。 ③国有产权代表缺乏风险责任能力。西方股份公司虽然也实行法人治理制度,但大股东仍能通过董事会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尤其是风险决策。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乏承担企业决策风险责任的物质基础。因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因素,在缺乏企业风险责任联带机制的情况下,国有产权代理的决策行为难以与个人股东一样理性化。 可见,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人一代理人关系比股份制公司的委托人一代理人关系更加复杂,改革难度也更大。 (3)固定工资、奖金和期权等报酬制度在激励效果上的差异 在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上,一般的方法是设立一个激励机制。任何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代理人参与工作所得净收益必须不低于不工作也能得到的收益,这是参与约束;第二二,代理人让委托人最满意的努力程度也是给他自己带来最大净收益的努力程度,即激励相容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报酬的激励制度无法满足这两个约束条件。所以固定工资在激励效果上最弱,它不能解决国有企业中的代理人一委托人问题。 从奖金方面看,奖金实际上相当于分成制。分成制是在一个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次优激励机制。如果要使代理人尽自己的努力工作,那就必须让报酬与产出相联系,这样就让厌恶风险的代理人承担了过多的风险,而风险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分配是低效的;但如果相对偏好风险的委托人承担一切产量波动的危险,那么代理人又没有动力工作,并且委托人无法及时地、完全地发现代理人的偷懒行为,或者其监督成本很高,生产将是低效率的。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由于产量完全确定地取决于劳动的真实投入量,分成制并不能使代理人满足委托人所期望的目标。但是在非对称情况下,分成制却是一种良好的折中方案。这足因为代理人的报酬与产出直接相关,但产量波动的风险分摊在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面。奖金是与代理人努力程度成正比的“非全额报酬”,由于非全额报酬部分的存在,代理人必须努力工作,以期其收入高于偷懒情况下的所得,尽管他创造的每一元产值都要在自已和委托人之间进行分配。从这方面看,奖金是一个次优的选择。 再分析期权的激励效果。有效的激励机制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外,还应将产量波动的风险,按照委托人和代理人对风险的相对偏好或规避程度,作适当的分配。另外,现实中的激励机制设计不管采取何种可能方案,都要考虑两点:一是劳动努力之外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以及监督劳动的成本;二是产量的波动程度以及委托人与代理人对待风险的态度。期权将代理人的收入和公司业绩联系起来,满足了上述有效激励机制的条件,所以期权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