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村招商引资,广州来了一个叫李宁的人相中了该村的油桐资源,于是他决定投资1000万元建一个桐油加工厂,并在年前与村委签订了合同。准备过年后就正式投资建厂。但是过完年以后,当地一商人找到了村委,说他也想投资1600万元建一个桐油加工厂。村里考虑到他是本地人,并且又多投资600万元,于是就同意把这个项目给这个本地投资商。广州方的李宁听说后很生气,就告了村委,媒体对这件事也有报道。
问题:村里的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大学生村官,如何就该事件提出你的建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村委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由案例中可以看出,村委这一决策行为透露出:
一是该村委缺乏正确的招商理念。单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没有考虑到本村发展的长远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将严重损害公信力。
二是在招商中的角色错位。招商引资,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管理者在招商引资中角色的正确定位应该是:当地产业政策的制定者、投资环境的营造者;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但是许多管理者不但没有从招商引资中淡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继续充当招商引资的主体,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另一方面又忽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忽视投资软环境的建设,由此造成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错位、越位与缺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的发展。
建议:
第一,积极寻求庭外和解、调解或撤诉。
第二,积极与广州商人和当地商人进行协调,寻求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第三,在招商中确定正确的角色定位。积极营造招商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提供更好的投资条件,逐步树立公信力,消除这件事的负面影响。
第四,积极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如实反映事件进展,让公众了解事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