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单选题
16.甲、乙两个冷库各存放若干箱鲜牛奶,现从甲冷库取走其全部鲜牛奶的1/5,从乙冷库取走其全部鲜牛奶的1/4,此时甲冷库剩余的鲜牛奶箱数是乙冷库剩余鲜牛奶箱数的1/2,则能确定最初甲、乙冷库共存放鲜牛奶5 640箱。
(1)从甲冷库取走鲜牛奶360箱;
(2)从乙冷库取走鲜牛奶960箱。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比与比例。条件(1),甲冷库存放的鲜牛奶总量为360×5=1 800(箱),取走全部鲜牛奶的1/5后,剩余1 800-360=1 440(箱)。由题干知,乙冷库取走全部鲜牛奶的1/4后,剩余1 440×2=2 880(箱),则乙冷库最初存放鲜牛奶2 880÷

单选题
17.甲、乙两种溶液混合可配制成浓度为20%的溶液。
(1)甲是40千克浓度为12.5%的食盐溶液;
(2)乙是50千克浓度为26%的食盐溶液。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浓度问题。显然条件(1)和条件(2)单独均不充分;现联合考虑,则

单选题
18.直线ax+by-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可化为(x-2)
2+(y+1)
2=25,圆心为(2,-1),半径r=5。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将条件(1)代入得d=3,所截得的弦长为|AB|=

=8,所以条件(1)充分;将条件(2)代入得d=

单选题
19.某人从甲地骑自行车去乙地,速度为20千米/时,半路由于自行车故障,转而以10千米/时的速度跑步到达乙地,则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时。
(1)骑自行车的路程和跑步的路程相等;
(2)骑自行车的时间和跑步的时间相等。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S,不妨设S=200(千米)。条件(1),平均速度为S÷

=200÷

=

(千米/时),所以条件(1)不充分;条件 (2),骑自行车的速度与跑步的速度比为2:1,时间相同,则相应的路程比也为2:1,所以平均速度为S÷

=200÷

=200÷

单选题
20.圆(x-1)
2+(y-1)
2=16和圆(x-2)
2+(y-3)
2=a
2(a>0)相切。
(1)a=4±

;
(2)a=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圆心坐标分别为(1,1),(2,3),半径分别为r
1=4,r
2=a,则圆心距为d=

=

,由于d<r
1,若两圆相切,则只能内切,所以d=|r
1-r
2|=|4-a|,即a=4±

单选题
21.可以确定正方体的体积。
(1)已知正方体的外接球半径;
(2)已知连接正方体的各个面的中心构成的正八面体的体积。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立体几何。条件(1),因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度等于其外接球的直径,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

,因此可以求得正方体的体积,所以条件(1)充分;条件(2),正八面体可以拆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四棱锥,设正八面体的体积为V,则每个四棱锥的体积为

,且

=

,其中高度h等于正方体棱长的一半。因此要想求出正方体的棱长,只需求出棱锥的底面积S即可。如图所示,棱锥底面积等于正方体底面积的一半,设正方体棱长为c,则S=

,所以

=

=

,即c=

,由此可以求得正方体的体积,所以条件(2)也充分。

单选题
22.|3m-4|=|m-1|+|2m-3|。
(1)m≥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值的相关知识。|3m-4|≤|m-1|+|2m-3|,当且仅当m-1和2m-3同号时,等号成立,从而有(m-1)(2m-3)≥0,因此m≥

单选题
23.甲、乙、丙三人各自破译一个密码,则密码能被破译的概率为3/4。
(1)甲、乙、丙三人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1/4,1/7;
(2)甲、乙、丙三人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2,1/3,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为概率问题。用A,B,C分别表示甲、乙、丙能破译密码这三个事件,题干要求推出P(A∪B∪C)=

,即1-

=

。条件(1),P(A)=

,P(B)=

,P(C)=

,从而1-

=

,所以条件(1)不充分;条件(2),P(A)=

,P(B)=

,P(C)=

,从而1-

=

单选题
24.甲、乙、丙三人共处理15份文件,则共有28种分配方法。
(1)每人处理文件不少于3份;
(2)每人处理文件不多于10份。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为排列组合问题。条件(1),每人处理文件不少于3份,那么先给这三个人每人2份,剩余的15-2×3=9(份)文件每人至少1份,用隔板法,共有C82=28(种),分配方法所以条件(1)充分;条件(2),每人处理文件不多于10份,分配方法数大于条件(1)的计算结果,即大于28,所以条件(2)不充分。
单选题
25.甲、乙、丙三人的年龄成等差数列,则乙、丙的年龄之和为50。
(1)甲、乙年龄之和比丙大50;
(2)甲的年龄是丙的2倍。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等差数列。显然条件(1)和条件(2)单独均不充分,现联合考虑条件(1)和条件(2)。设丙的年龄为x,则由条件(2)知,甲的年龄为2x,又因为甲、乙、丙三人的年龄成等差数列,所以乙的年龄为1.5x,再结合条件(1)可得,2x+1.5x=x+50,则x=20,所以乙、丙的年龄之和为1.5x+x=2.5x=50,因此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