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材料:
贾德1 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千米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替代练习。当把水下1.2千米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千米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千米处的投掷经验以改进把子位于水下4千米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千米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问答题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
【正确答案】贾德在“水下打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类化迁移理论。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经验类化理论的观点:两种学习活动之问存在共同要素是知汉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答案解析】
问答题
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形成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对原理学习的越透彻,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
【答案解析】
问答题
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正确答案】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概念、原理、理论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于概念、共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第二,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