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一位日本学者说:“感性是认识的无意识的结果,这是成千上万个人的切身体验。”这表明,感情活动与潜意识密切相关,而艺术创作主要是感情活动,要使感情充分自由地活动,必须进入潜意识。 中国古代的画家和诗人常常借助接触大自然诱发潜意识,清代画家王昱有言:“未作画前,全在养兴。或睹云泉,或观花鸟,或散步清吟……俟胸中有得,技痒兴发,即伸纸舒毫,兴尽斯止。” 大自然之美能给人以心灵的抚慰,而不是感官刺激。大自然使人心恬意适,超脱凡俗。令人在不知不觉问坠入梦幻,进入潜意识。爱因斯坦对这一点有很深的体会。他喜欢幻想,他喜欢遥远的景色、阳光、色彩和宁静的岸边,喜欢轻轻掌着舵,让船缓缓地溜去。这一切使他心中产生出一种愉快的自由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里,抽象思维的过程和这位科学家的最深邃的感情激动的过程互相渗透,那种自由的存在和专心致志的工作在他身上得到了统一。爱因斯坦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曾经影响着他的全部发展过程。对爱因斯坦来说,心灵的奇迹表现在自然里;自然的奇迹表现在崇高的智慧中。是大自然常常使他进入潜意识.发展了他的创造力。 中国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还特别喜欢酣饮大醉后进行创作。饮酒后,由于炽热导致艺术家进入梦幻而进入潜意识。黄庭坚诗云:“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共忘形。”在封建社会,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喝酒的,书法家、画家大多也如此。据说,贺知章“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李白更是号称“酒中仙”,他“斗酒诗百篇”,“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兴酣染翰恣狂逸”。苏轼诗云:“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这样的记载,【 】,其中或有夸张,但绝非毫无根据。因为酒醉确有麻痹意识、激发幻觉、亢奋情绪、诱发潜意识,使心理发生变化的作用。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封建时代的文人多遭遇坎坷,借助酒兴,挥毫抒愤是可以理解的。但一般说来,多数人的作品并非都是醉中之作,而醉中也不一定都能进行创作。
单选题 文中第三段的文意可以概括为(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第三段首先提出大自然使人超脱凡俗,进入潜意识,接着举爱因斯坦的例子加以证明。只有C项提到了“进入潜意识”,当选。
单选题 文中【 】处应填的词语是(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分析可知,应填入表示多的词语。“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不可估量”指难以估计,无法计算。两词明显不合文意,排除C、D。“多如牛毛”指牛身上的毛多得谁也数不清,比喻极多,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古代文人酣饮后进行创作的记载不恰当。“举不胜举”恰与上文列举的例子对应。本题答案为A。
单选题 下列对“潜意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合常识,排除。C项“使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在文段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都是酒醉之后,潜意识得到诱发而创作出来的”与文中“多数人的作品并非都是醉中之作”不符,排除。由第一段可知,B项说法正确,当选。
单选题 下列对进入潜意识的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B项“而且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与第三段第一句“而不是感官刺激”不符。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A项日本学者的话表明“感情活动与潜意识密切相关”,非而“感性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文段举例只是为了说明喝酒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C项“艺术创作对酒的依赖性”说法过于绝对,与“多数人的作品并非都是醉中之作,而醉中也不一定都能进行创作”不符。D项“自然的奇迹”指的是大自然奇妙美景让爱因斯坦进入潜意识,激发他的创造力,而非美景本身。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