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大众传播中的文章是否有必要像学术研究中的论文一样强调逻辑的绝对严密?不仅没必要,而且不应该。
投入大众传播的文章,其根本目的是传达正确的思想,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受众。为了有足够多的受众,一定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手法。几十年前,红军用“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主张讨老婆不要钱”这样的口号,动员了广大农民,形成的社会潮流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这种成功的经验是今天的人们应该借鉴的。
若一味追求严谨,作出些曲高和寡的文章,无异于将我们的阵地拱手让出。如果让煽动者、蛊惑者们钻了空子,利用逻辑性的表达方式传播邪恶的思想,后果不堪设想。写文章的人的第一职责应该是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舆论,而不是让自己的文章无懈可击却不为大众接受。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一篇充满比喻、排比的激情澎湃的评论,即使在逻辑上被学问家们批得体无完肤,只要它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激起了群众的热情,给群众以启迪,引发了群众的行动,那么这就是一篇成功的评论。学问家们固然可以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学究气,但评论家们最好不要有,因为一篇脱离了大众可接受范围的评论没有任何意义。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投入大众传播的文章往往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有较长的篇幅,而在很小的篇幅内要想进行充分的论证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任何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有逻辑上的缺陷。有人担心这样的文章会以煽动群众的方式传播错误观点和虚假信息。但是看看那些所谓逻辑严谨的文章吧,里面同样不缺少错误观点和虚假信息。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略 [解析] 题干材料存在的主要逻辑漏洞有:
(1)材料认为讲求逻辑就是脱离大众,这预设了受众都是没有逻辑性的,这样的预设未必成立。
(2)为了有足够多的受众,很可能需要文章的作者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材料只考虑到了一个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手法”是就形式而言,“逻辑性”是就内容而言,二者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讲究逻辑的严密不意味着一定没有喜闻乐见的形式。
(3)几十年前红军的口号并不是针对写文章,用这样的例子来论证写文章的方法是无效的。况且,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几十年前的经验放到现在的社会可能并不适用。
(4)“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舆论”和“文章无懈可击却不为大众接受”并不是两种仅有的可能,讲求逻辑且有足够的受众也是可能的,“追求严谨”并不必然导致“曲高和寡”。
(5)如果一篇文章缺少逻辑性,如何判断其传播的是“正确的思想”?
(6)如果一篇文章不讲求逻辑严密性,即使“喜闻乐见”,也只会出现谬误。如果谬误能够激起群众热情而使其付诸行动,那也未必是成功的,也许会如材料所言,“让煽动者、蛊惑者们钻了空子,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传播邪恶的思想,后果不堪设想”。
(7)群众热情和群众行动未必是判断一篇评论成功与否的标准,就算是,也未必是唯一标准,也许还需要“正确的思想”以及合理的论证。
(8)即使评论文章不需要强调逻辑严密性,也推不出投入大众传播中的所有文章都不需要逻辑严密性。
(9)材料试图用否定讲逻辑的可能性的方法来否定讲逻辑的必要性。一篇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或许是困难的,但并不能说明这是不必要的。
(10)即便逻辑严谨的文章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不能说明逻辑不严谨的文章传递虚假信息和错误观点就是合理的,材料转移了论题。指出其他逻辑错误,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