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工程项目批准立项后进行公开招标。经招标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了招标工作程序,招标工作主要程序确定为:(1)成立招标工作小组;(2)发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公告;(3)编制招标文件;(4)编制标底;(5)发放招标文件;(6)组织现场踏勘和招标答疑;(7)接受投标文件;(8)投标单位资格审查;(9)开标;(10)确定中标单位;(11)评标;(12)签订承包合同;(13)发出中标通知书。
招标文件规定本地区单位参加投标不需要垫资,外地区单位参加投标的需垫资50万元。五家单位参加投标,其中A公司、B公司为长期合作伙伴,作为不同的法人单位参加多次投标都采取你高我低的合作方法争取中标取得较明显效果。招标工作中还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C公司在投标截止日期时间之前报送的新报价方案(1月10日10:00)在原方案报价的同时提出报价降低的新技术施工方案,经项目经理签字后递送投标书,招标方以“一标一投”为理由拒绝该公司报送的新方案。
事件二:D公司在1月9日从邮局寄出投标文件,招标人于1月11日10:00收到,招标方认为此投标文件为无效投标文件。
事件三:由于时间关系,甲方直接邀请了7位技术经济专家参加评标。
事件四:评标时发现有两家报价较低且相同,评委委员会决定对其中资质较好的一个单位提出建议降低标价,结果该公司中标。
在施工招标的同时,进行了生产设备公开招标,经技术性评审后,评委会决定从A、B两设备中选定一种。两种设备商务性评审主要考虑设备的资金时间价值。设备A使用寿命期为6年,设备投资10000万元,年经营成本前三年均为5500万元,后三年均为6500万元,期末净残值为3500万元。设备B使用寿命期为6年,设备投资12000万元,年经营成本前三年均为5000万元,后三年均为6000万元,期末净残值为4500万元。该项目投资财务基准收益率为15%。
[问题]
问答题 该项目的招标工作程序是否妥当?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该项目的招标工作程序不妥当,其合理的顺序是:(1)成立招标工作小组;(2)发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通告;(3)编制标底;(4)编制招标文件;(5)投标单位资格审查;(6)发放招标文件;(7)组织现场踏勘和招标答疑;(8)接受投标文件;(9)开标;(10)评标;(11)确定中标单位;(12)发出中标通知书;(13)签订承包合同。
问答题 按照目前国内招标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招标文件内容及上述事件一、二、三、四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按照目前国内招标管理的有关规定,上述事件中正确与否分析如下:
(1)招标文件对于本地区与外地区投标单位制定不问的规定不正确。理由:招标文件中不得含有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
(2)事件一中招标人拒绝C公司的新方案的做法是正确的,但理由不正确。理由:在1月10日10:00以前投标人提出的新定文件属于正式有效文件,但C公司递送的补充文件只经项目经理签字仍不符合规定,故仍应认为无效文件。
(3)事件二中招标人认定D公司投标文件为无效投标文件是正确的。理由:投标文件以邮寄方式送达的,应以招标人实际收到时间为准,而不是以邮戳为准。投标截止时间之后送达的文件无效。
(4)事件三中直接确定评标委员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应由招管办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
(5)事件四中评标委员会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在确定中标人之前,评委向投标人提出建议或进行谈判违反《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
问答题 A公司、B公司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A公司与B公司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该行为属于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
问答题 用年费用法比较选择设备更新最优方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AC A =[10000+5500(P/A,15%,3)+6500(P/A,15%,3)(P/F,15%,3)-3500(P/F,15%,6)]×(A/P,15%,6)=(10000+12556.5+9764.39-1512)×0.2642=8133.55(万元);
AC B =[12000+5000(P/A,15%,3)+6000(P/A,15%,3)(P/F,15%,3)=4500(P/F,15%,6)]×(A/P,15%,6)=(12000+11415+9013.28-1944)×0.2642=8053.95(万元)。
经比较得知,AC B <AC A ,故B方案较优。
问答题 如果设备B使用寿命期为9年,最后三年经营成本均为7000万元,期末净残值为2000万元,其他数据不变,用费用现值法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最短计算期法汁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PC A =10000+5500(P/A,15%,3)+6500(P/A,15%,3)(P/F,15%,3)-3500(P/F,15%,6)=10000+5500×2.283+65)00×2.283×0.658-3500×0.432=30808.89(万元);
PC B =[12000+5000(P/A,15%,3)+6000(P/A,15%,3)(P/F,1 5%,3)+7000(P/A,15%,3)(P/F,15%,6)-2000(P/F,15%,9)](A/P,15%,9)(P/A,15%,6)=(12000+5000×2.283+6000×2.283×0.658+7000×2.283×0.432-2000×0.284)×0.20957×3.7845=30744.48(万元)。
经比较得知,PC A >PC B ,故B方案较优。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公开招标的招标程序。公开招标的招标程序:(1)成立招标工作小组;(2)发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通告;(3)编制标底;(4)编制招标文件;(5)发售资格预审文件;(6)投标单位资格审查;(7)发放招标文件;(8)组织现场踏勘和招标答疑;(9)接受投标文件;(10)开标;(11)评标;(12)确定中标单位;(13)发出中标通知书;(14)进行合同谈判;(15)签订承包合同。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招标投标的相关规定。《招标投标法》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替代或者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投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中规定,投标文件没有投标人授权代表签字和加盖公章,属于重大偏差,应作否决投标处理。《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中规定,一般招标项目可以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特殊招标项目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串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禁止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1)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2)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3)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4)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5)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
本案例第4问、第5问主要考查用年费用法比较选择设备更新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