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20×4年度(未审数) | 20×3年度(已审数) | ||||
数量(吨) | 营业收入 (万元) | 营业成本 (万元) | 数量(吨) | 营业收入 (万元) | 营业成本 (万元) | |
A产品 | 900 | 50000 | 40000 | 800 | 40000 | 34000 |
日期及摘要 | 入库 | 出库 | 库存 | |||||||||||||||
数量 (吨) | 单价 (万元) | 金额 (万元) | 数量 (吨) | 单价 (万元) | 金额 (万元) | 数量 (吨) | 单价 (万元) | 金额 (万元) | ||||||||||
年初余额 | 0 | 0 | 0 | |||||||||||||||
1月3日入库 | 80 | 60 | 4800 | 80 | 60 | 4800 | ||||||||||||
1月4日出库 | 70 | 60 | 4200 | 10 | 60 | 600 | ||||||||||||
2月9日入库 | 80 | 55 | 4400 | 90 | 55.56 | 5000 | ||||||||||||
(略) | ||||||||||||||||||
11月30日出库 | 75 | 52 | 3900 | 75 | 32 | 3900 | ||||||||||||
12月2日入库 | 75 | 48 | 3600 | 150 | 50 | 7500 | ||||||||||||
12月9日出库 | 150 | 50 | 750 | 0 | 0 | 0 | ||||||||||||
年末余额 | 0 | 0 | 0 |
日期及摘要 | 借方(万元) | 贷方(万元) | 余额(万元) | |||
20×4年年初余额 | 3000 | |||||
20×4年1月2日收款 | 2700 | 300 | ||||
20×4年1月4日赊销 | 5000 | 5300 | ||||
(略) | ||||||
20×4年11月30日收款 | 2500 | 600 | ||||
20×4年12月9日赊销 | 9000 | 9600 | ||||
20×4年年余额 | 9600 | |||||
20×5年年初余额 | 9600 | |||||
20×5年1月25日赊销 | 3000 | 12600 | ||||
20×5年1月31日余额 | 12600 |
针对要求(1):
(注:以下(1)~(5)的顺序不会作出统一要求,只要指出恰当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理由即可)Y注册会计师如果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料一、资料二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三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可以发现X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重大错报风险:
(1)资料一中明确说明了X公司A产品“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出库”数量先后依次是“70—75—150”,显然,20×4年12月9日的“出库”异常,表明X公司销售交易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资料一中明确说明应收账款“正常信用期为20天”,但资料三的表(3)中,X公司20×4年12月9日发生的应收账款为“9000万元”截至20×5年1月31日仍未收回,表明该笔销售交易可能是虚构,X公司20×4年12月31日高估了收入和应收账款。
(3)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A产品所需“a原材料由于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入库”单价先后依次是“60—55—48”,采购成本不是大幅上涨而是呈下降趋势,表明A产品的采购成本以及当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资料三表(1)中20×3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0,而20×4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5.56,销售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趋势,表明销售交易金额不正确,存在高估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
(5)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市场需求减少”,但资料三表(1)中A产品的20×3年度毛利率是15%,而20×4年度毛利率为是20%,表明X公司20×4年度存在虚构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项目 | 认定 |
针对要求(1):
(注:以下(1)~(5)的顺序不会作出统一要求,只要指出恰当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理由即可)Y注册会计师如果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料一、资料二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三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可以发现X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重大错报风险:
(1)资料一中明确说明了X公司A产品“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出库”数量先后依次是“70—75—150”,显然,20×4年12月9日的“出库”异常,表明X公司销售交易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资料一中明确说明应收账款“正常信用期为20天”,但资料三的表(3)中,X公司20×4年12月9日发生的应收账款为“9000万元”截至20×5年1月31日仍未收回,表明该笔销售交易可能是虚构,X公司20×4年12月31日高估了收入和应收账款。
(3)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A产品所需“a原材料由于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入库”单价先后依次是“60—55—48”,采购成本不是大幅上涨而是呈下降趋势,表明A产品的采购成本以及当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资料三表(1)中20×3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0,而20×4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5.56,销售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趋势,表明销售交易金额不正确,存在高估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
(5)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市场需求减少”,但资料三表(1)中A产品的20×3年度毛利率是15%,而20×4年度毛利率为是20%,表明X公司20×4年度存在虚构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要求(1):
(注:以下(1)~(5)的顺序不会作出统一要求,只要指出恰当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理由即可)Y注册会计师如果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料一、资料二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三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可以发现X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重大错报风险:
(1)资料一中明确说明了X公司A产品“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出库”数量先后依次是“70—75—150”,显然,20×4年12月9日的“出库”异常,表明X公司销售交易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资料一中明确说明应收账款“正常信用期为20天”,但资料三的表(3)中,X公司20×4年12月9日发生的应收账款为“9000万元”截至20×5年1月31日仍未收回,表明该笔销售交易可能是虚构,X公司20×4年12月31日高估了收入和应收账款。
(3)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A产品所需“a原材料由于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入库”单价先后依次是“60—55—48”,采购成本不是大幅上涨而是呈下降趋势,表明A产品的采购成本以及当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资料三表(1)中20×3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0,而20×4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5.56,销售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趋势,表明销售交易金额不正确,存在高估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
(5)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市场需求减少”,但资料三表(1)中A产品的20×3年度毛利率是15%,而20×4年度毛利率为是20%,表明X公司20×4年度存在虚构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要求(1):
(注:以下(1)~(5)的顺序不会作出统一要求,只要指出恰当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理由即可)Y注册会计师如果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料一、资料二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三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可以发现X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重大错报风险:
(1)资料一中明确说明了X公司A产品“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出库”数量先后依次是“70—75—150”,显然,20×4年12月9日的“出库”异常,表明X公司销售交易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资料一中明确说明应收账款“正常信用期为20天”,但资料三的表(3)中,X公司20×4年12月9日发生的应收账款为“9000万元”截至20×5年1月31日仍未收回,表明该笔销售交易可能是虚构,X公司20×4年12月31日高估了收入和应收账款。
(3)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A产品所需“a原材料由于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入库”单价先后依次是“60—55—48”,采购成本不是大幅上涨而是呈下降趋势,表明A产品的采购成本以及当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资料三表(1)中20×3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0,而20×4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5.56,销售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趋势,表明销售交易金额不正确,存在高估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
(5)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市场需求减少”,但资料三表(1)中A产品的20×3年度毛利率是15%,而20×4年度毛利率为是20%,表明X公司20×4年度存在虚构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要求(1):
(注:以下(1)~(5)的顺序不会作出统一要求,只要指出恰当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理由即可)Y注册会计师如果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料一、资料二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三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可以发现X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重大错报风险:
(1)资料一中明确说明了X公司A产品“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出库”数量先后依次是“70—75—150”,显然,20×4年12月9日的“出库”异常,表明X公司销售交易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资料一中明确说明应收账款“正常信用期为20天”,但资料三的表(3)中,X公司20×4年12月9日发生的应收账款为“9000万元”截至20×5年1月31日仍未收回,表明该笔销售交易可能是虚构,X公司20×4年12月31日高估了收入和应收账款。
(3)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A产品所需“a原材料由于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入库”单价先后依次是“60—55—48”,采购成本不是大幅上涨而是呈下降趋势,表明A产品的采购成本以及当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资料三表(1)中20×3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0,而20×4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5.56,销售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趋势,表明销售交易金额不正确,存在高估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
(5)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市场需求减少”,但资料三表(1)中A产品的20×3年度毛利率是15%,而20×4年度毛利率为是20%,表明X公司20×4年度存在虚构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要求(1):
(注:以下(1)~(5)的顺序不会作出统一要求,只要指出恰当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理由即可)Y注册会计师如果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料一、资料二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三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可以发现X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重大错报风险:
(1)资料一中明确说明了X公司A产品“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出库”数量先后依次是“70—75—150”,显然,20×4年12月9日的“出库”异常,表明X公司销售交易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资料一中明确说明应收账款“正常信用期为20天”,但资料三的表(3)中,X公司20×4年12月9日发生的应收账款为“9000万元”截至20×5年1月31日仍未收回,表明该笔销售交易可能是虚构,X公司20×4年12月31日高估了收入和应收账款。
(3)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A产品所需“a原材料由于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入库”单价先后依次是“60—55—48”,采购成本不是大幅上涨而是呈下降趋势,表明A产品的采购成本以及当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资料三表(1)中20×3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0,而20×4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5.56,销售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趋势,表明销售交易金额不正确,存在高估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
(5)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市场需求减少”,但资料三表(1)中A产品的20×3年度毛利率是15%,而20×4年度毛利率为是20%,表明X公司20×4年度存在虚构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要求(1):
(注:以下(1)~(5)的顺序不会作出统一要求,只要指出恰当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理由即可)Y注册会计师如果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料一、资料二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三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可以发现X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以下重大错报风险:
(1)资料一中明确说明了X公司A产品“无明显产销淡旺季”,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出库”数量先后依次是“70—75—150”,显然,20×4年12月9日的“出库”异常,表明X公司销售交易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资料一中明确说明应收账款“正常信用期为20天”,但资料三的表(3)中,X公司20×4年12月9日发生的应收账款为“9000万元”截至20×5年1月31日仍未收回,表明该笔销售交易可能是虚构,X公司20×4年12月31日高估了收入和应收账款。
(3)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A产品所需“a原材料由于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但资料三表(2)A产品的“入库”单价先后依次是“60—55—48”,采购成本不是大幅上涨而是呈下降趋势,表明A产品的采购成本以及当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资料三表(1)中20×3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0,而20×4年A产品的销售单价是55.56,销售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上涨趋势,表明销售交易金额不正确,存在高估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
(5)资料二中明确说明X公司所在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励,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市场需求减少”,但资料三表(1)中A产品的20×3年度毛利率是15%,而20×4年度毛利率为是20%,表明X公司20×4年度存在虚构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