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小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小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解决小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小区疾病预防与康复工作。
①疾病的小区预防工作。
a.配合小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慢性病控制以及小区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积极开展小区健康教育,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②小区康复工作。在患者或残疾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由小区继续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促进患者或残疾者的身心进一步地康复。
(2)小区精神健康工作。小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小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的主要服务内容有:
①为小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a.小区社会工作者倡导医疗机构在对小区居民进行的例行健康体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
b.小区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小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其精神健康水平。
②开展小区康复治疗,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a.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小区精神健康服务人员一起对小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治疗等;
b.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倡导基层政府和残疾人联合会逐步建立小区精神康复机构。
③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小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小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的情况,配合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积极为小区精神疾病患者争取合法权益,争取适当的政府救助和社会支持。
④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减少社会歧视。小区社会工作者应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在小区中造就良好的社会风尚,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小区和家庭。
(3)小区环境卫生。
①小区环境改造。主要是在当地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修缮、改造和维护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
a.针对居民住宅的公共楼道部门;
b.针对楼与楼之间公共空间的环境治理。
②小区环境卫生。
a.保证小区、搂区和平房区的环境卫生能够定期清理,并有日常保洁;公厕设施干净整洁,使用功能完好,有专人负责日常清洁维护;
b.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置垃圾,教育小区、楼区居民以及卫生保洁人员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指定地点;
c.加强居住区养殖管理。规范居住区内养殖畜禽,倡导楼区和居民区文明饲养宠物。
③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行为,曝光不文明行为,形成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共建共享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