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地上16层商住楼,地下2层(未示出),系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布置有剪力墙,其中第①、④、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②、③、⑤、⑥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15g,场地类别为Ⅱ类,结构基本自振周期1s。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250,其他层为C30;框支柱断面为800mm×900mm。
单选题 第四轴线落地剪力墙在第三层时墙的最小厚度计算
假定承载力满足要求,试判断第④轴线落地剪力墙在第三层时墙的最小厚度bw(mm)应为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有关要求?
  • A.160
  • B.180
  • C.200
  • D.2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10.2.2条,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第三层墙体位于框支层上第二层,属于底部加强部位。
根据《高规》第10.2.6条,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查《高规》表3.9.3,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根据《高规》第7.2.1条确定剪力墙的厚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第④轴线落地剪力墙在第三层时墙的最小厚度bw≥200mm。
(1)如题中图;(2)7度地震区、丙类;(3)假定承载力满足要求。
[考点] (1)抗震等级的确定;(2)剪力墙的最小厚度。
单选题 横向落地剪力墙的最小墙厚
假定承载力满足要求,第一层各轴线墙厚度相同,第二层各轴线横向剪力墙厚度皆为200mm。试问:横向落地剪力墙,第一层的最小墙厚bw(mm),应为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有关要求?
提示:(1)第一层和第二层混凝土剪变模量之比;(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附录E.0.1条,[*],
[*]
侧向刚度比
[*]
得Aw1≥18.08m2,由图知墙长为8.2m,共计6道,则最小墙厚
[*]
[考点] (1)C1的计算;(2)Ac1、Aw1、bw的计算。
单选题 底层全部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之和
该建筑物底层为薄弱层,1~16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23100kN。假定地震作用分析计算出的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层地震剪力V=5000kN。试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有关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底层全部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之和Vkc(kN)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 A.1008
  • B.1120
  • C.1152
  • D.127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该建筑物底层为薄弱层,应乘以增大系数1.15。
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15g,结构基本自振周期1s,查《高规》(JGJ 3—2010)表4.3.12,水平地震剪力系数λ=0.024。
根据《高规》式(4.3.12),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
[*]
根据《高规》第3.5.8条,计算出的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层地震剪力还要乘以增大系数1.25,VEk2=1.25×5000=6250(kN)>VEk1
根据《高规》第10.2.17条,底层全部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之和
Vkc=20%VEk2=6250×20%=1250(kN)
[*]
(1)1~6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
[考点] (1)各个增大系数的取用;(2)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计算。
单选题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特征值
框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13300kN,沿柱全高配复合螺旋箍,直径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3.9.3条,丙类建筑,7度设防,场地类别Ⅱ类,框支剪力墙高度54m<80m,抗震等级为二级。
轴压此[*],沿柱全高配复合螺旋箍,根据《高规》表6.4.2注4,表6.4.2中查得轴压比限值增加0.1,由表6.4.2,知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为0.7+0.1=0.8,满足《高规》第6.4.2条的规定。
查《高规》表6.4.7,得最小配箍特征值λv=0.15。
根据《高规》第10.2.10条,一、二级框支柱的配箍特征值需提高0.02,则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特征值λv=0.15+0.02=0.17。
(1)轴压力设计值;(2)柱剪跨比。
[考点] (1)抗震等级的确定;(2)实际轴压比的计算,并判断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配箍特征值的查取与调查。
单选题 方案设计时估算的地下室层高最大高度
假定该建筑的两层地下室采用箱基础,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折算受剪面积之比,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地上一层。地下室顶板没有较大洞口,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试问:方案设计时估算的地下室层高最大高度(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需特别注意,楼层剪切刚度(或简称为剪切刚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附录E.0.1条,将[*]代入《高规》式(E.0.1-1), 剪切刚度比应该满足[*], 由图,知地上一层层高为6m,[*]。 (1)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折算受剪面积;(2)地下室顶板没有较大洞口;(3)提示。 [考点] (1)由剪切刚度比,导出地下室层高最大高度;(2)嵌固部位的概念。
单选题 满足腹板宽厚比要求的腹板厚度
某高层钢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结构设中心支撑,支撑斜杆钢材采用Q345(fy=325N/mm2),构件横断面如图所示。试验算并指出满足腹板宽厚比要求的腹板厚度t(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钢规》(JGJ 99—98)第6.4.3条,腹板宽厚此应小于或等于[*],即腹板厚度[*]
(1)8度抗震设防;(2)中心支撑;(3)Q345(fy=325N/mm2);(4)提示。
[考点] (1)腹板宽厚比的上限值;(2)腹板厚度和构造要求;(3)钢材种类对腹板厚度的影响。
单选题 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产生的剪力
某环形截面砖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假定烟囱的基本自振周期T=2s,其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750kN。试问:当采用{{U}}简化方法{{/U}}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V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假定γiXi=1.10,根据《烟规》(GB 50051—2013)第5.5.4条,烟囱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V0iXiα1GE=1.1×0.0368×750=30.36(kN)
(1)砖烟囱;(2)8度、0.2g、第一组、Ⅱ类;(3)总重力荷载代表值;(4)提示。
[考点] (1)Tg、ηc参数的查取;(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3)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4)底部水平地震剪力的计算。
①根据《烟规》(FB 50051—2013)第5.5.4条文说明,取消了简化计算方法,应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
单选题 高层建筑一些主张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规程的规定或力学计算原理
试问:下列一些主张中何项不符合现行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或力学计算原理?
  • A.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8度抗震设防时,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 B.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 C.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力是设计的主要因素,随着高度的增加,一般可认为轴力与高度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侧向顶点位移与高度三次方成正比
  • D.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宜将某一部分构件超强,否则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10.2.4条,选项A正确; 根据《高规》第5.4.1条,选项B正确; 根据《抗规》(GB 50011—20lO)第3.5.3条,选项D正确。 [考点] (1)转换构件是否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2)何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单选题 暗梁截面上、下的纵向钢筋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第四层剪力墙墙厚250mm,该楼面处墙内设置暗梁(与剪力墙重合的框架梁),剪力墙(包括暗梁)采用C35级混凝土(ft=1.57N/mm2),主筋采用HRB335(fy=300N/mm2)。试问:暗梁截面上、下的纵向钢筋采用下列何组配置时,才最接近且又满足规程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A.上、下均配225 B.上、下均配222
C.上、下均配220 D.上、下均配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8.2.2条第3款,暗梁截面高度可取墙厚的2倍,暗梁的配筋可按构造配置且应符合一级框架梁相应抗震等级的最小配筋要求。
查《高规》表6.3.2-1,最小配筋率[*],
暗梁截面上、下的纵向钢筋面积As=250×(2×250)×0.418%=522.5(mm2)
查《混规》(GB 50010—2010)表A.0.1,得选项A、B、C、D的纵向钢筋的面积分别为982mm2、760mm2、628mm2、509mm2
(1)楼面处墙内设置暗梁;(2)采用C35级混凝土;(3)主筋采用HRB335。
[考点] (1)暗梁截面上、下的纵向钢筋面积的计算;(2)选筋。
单选题 节点核心区箍筋的位置
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其节点核心区的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fc=19.1N/mm2),主筋及箍筋分别采用HRB335(fy=300N/mm2)和{{U}}HPB235(fyv=210N/mm2){{/U}},纵筋保护层厚30mm。已知柱的剪跨比大于2。试问:节点核心区箍筋的位置如下列何项所示时,才最接近且又满足规程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A.10@150 B.10@100
C.8@100 D.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抗规》(GB 50011—2010)第6.3.14条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按《高规》第6.4.3条采用最大间距为min(8d,100)=(8×22,100)=100(mm),可排除选项A;
二级框架节点核心取配筋特征值不宜小于0.10,且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5%,
[*]
选项B的体积配筋率[*]
选项C的体积配筋率[*]
选项D的体积配筋率[*]
由以上可知选项D,最接近又满足《高规》中的最低要求。
(1)如题中图;(2)HRB335;(3)剪跨比大于2。
[考点] (1)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2)抗震等级与配筋特征值、体积配筋率。
①根据新规范,箍筋改用HPB300(fyv=270N/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