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无
【答案解析】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的问题控讨了儿童和青少年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和认知。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论”。他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再分为两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儿童处处于外在控制的时期,儿童拉受权威人士主张的道德规范,通过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遭到处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而获得奖赏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阶段1:处罚和服从定向阶段。个体还缺乏(以后由于看不清未录)在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这一时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认为法律和规范是为了达到人类目的的灵活工具,但相信它是人定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但如果法律符合个人权利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时,每个人都就该遵守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契约,遵守它对社会对人类是有好处的。2、队段6:普通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在这一最高阶段,正兢的行为被定义为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即“良心”。这些伦理原则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道德规范。柯尔仁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儿童不断接触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他还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所有这些发展时期,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