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
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包括:
(1) 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 如果经济持续增长率比较高, 即使政府施以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用于发展经济, 对国民经济也没有危害, 或危害很小。 这是因为, 本国经济的吸纳能力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而相应加强, 价格水平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2) 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 在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一个国家当中的非货币化部门将不断地转化为货币化部门, 这一进程就是货币化。 货币化进程为由赤字引致的“额外货币供给” 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
(3) 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力的未利用程度。 如果在国民经济中, 特别是农业和工业部门存在大量的未利用或利用不足的资源和能力, 那么预算赤字可能会使闲置的资源和能力动员起来, 得到充分的利用, 增加本国的生产水平, 而不会对价格水平产生上抬的压力。
(4) 赤字支出的投资项目性质。 如果通过预算赤字筹集的资金, 用于周期短、 见效快的建设项目, 生产的增加或多或少地抵消了公众持有货币购买力增加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在一个短暂的时滞之后被产量的增加所抵消。
(5) 国际贸易的逆差程度。 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逆差, 该国的赤字财政就可能是非通货膨胀性的。
(6) 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 财政赤字只要出现, 就有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的可能。 重要的问题是,政府有无适当而有力的管理措施和廉洁的管理机构来防止以至消除赤字财政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政府的这种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即举债能力与征税能力、 工资和价格的控制能力。
(7) 公众的牺牲精神。 赤字融资安全限度的确定还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因素, 即广大民众的理解和牺牲精神。一般而言, 赤字融资有可能增加实际产出, 但是资源动员和产品供给的时滞要求社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程度的耐心, 克服收入与生活水平预期过高的心理, 甚至要忍受一下实际收入下降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