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 加工。
白鳍豚
在 20 世纪中期,如果乘船在长江中下游旅行,旅客偶尔会看到 江面上有个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它们或在波涛中翻滚,或以三角形的 背鳍劈开浪花飞速游戈。有人会脱口而出:“好大一条鱼啊!”然而这 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白鳍豚。
鱼类有腮,可以在水中呼吸。白鳍豚没有腮,有肺,靠一个朝天 的鼻孔在水里呼吸。白鳍豚的胃容量很大,它头顶露出水面,通过鼻 孔吸一口气,就能在水中潜行半小时左右,所以它可以像鱼一样自由 自在地生活在长江之中。
白鳍豚的体温是恒定的,而鱼没有恒定的体温。白鳍豚皮下有一 层很厚的脂肪,可以防寒。在冬季,它的脂肪层可厚达 5、6 厘米, 占体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鱼的脑子非常小,白鳍豚的脑容量却有 500 升左右,脑上有非常 多的沟回,发达程度甚至超过许多陆地上的哺乳动物。
白鳍豚的确很大,身长近 3 米,体重约 250 千克左右。它的身体 是纺锤形的,皮肤光滑,嘴巴尖长,上腭和下腭各长着一排又尖又细 的牙齿。它也有胸鳍、背鳍和尾鳍,乍一看,确实像条大鱼,但是仔 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与鱼类有着本质的区别。
鱼是卵生的,白鳍豚却跟牛、马、羊一样,是胎生的。刚孵出来 的幼豚近 1 米长。雌豚有一对乳头,幼豚是靠吃奶长大的。
因此,白鳍豚虽然生活在水中,却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是一 种小型的鲸。
大约在 6000 万年以前,鲸类的祖先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祖先一样, 也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气候环境的变革,鲸类的祖先从陆上移居 到江河湖海之中。
在漫长的年代里,它们逐渐适应水中生活,体形也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像鱼了。
原始的鲸类移居江河湖海以后,生活在海水中的鲸,多数从浅海 逐渐移居到深海大洋,因此生活在淡水中的鲸,却渐渐地走向灭绝。 世界上现存的淡水鲸只有很少几种,长江里的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已经证明,白鳍豚和几千万年前地层中的原始鲸类化石非常相似, 因此人们称它是原始鲸类的化石。
令人遗憾的是,2006 年由中国、瑞士、英国、美国、德国、日 本中欧六国鲸豚类专家联合进行了一次 38 天的考察,没能搜寻到白 鳍豚的踪迹,因而判断其已属“功能性灭绝”。
1.它们→它
2.飞速游戈→飞速游弋
3.鱼类有腮→鱼类有鳃 白鳍豚没有腮→白鳍豚没有鳃
4.在水里呼吸→在水面呼吸
5.胃容量→肺容量
6.吸一口气→吸足一口气
7. 白鳍豚的体温是恒定的,而鱼没有恒定的体温。→鱼没有恒 定的体温,而白鳍豚的体温是恒定的。
8.在冬季,它的脂肪层可厚达 5、6 厘米,占体重的三分之一以 上。→在冬季,它的脂肪层可厚达五六厘米,重量占体重的三分之一 以上。
9. 白鳍豚的脑容量却有 500 升左右→白鳍豚的脑容量却有 500 毫升左右
10.第 5 自然段调到第 1 自然段后面
11. 白鳍豚的确很大,身长近 3 米→白鳍豚的确很大,成年白鳍 豚身长近 3 米
12. 体重约 250 千克左右→体重约 250 千克(或“体重 250 千克 左右”)
13. 刚孵出来的幼豚→刚生出来的幼豚
14. 气候环境的变革→气候环境的变迁
15.因此生活在淡水中的鲸,却渐渐地走向灭绝→而生活在淡水 中的鲸,却渐渐地走向灭绝
16. 因此人们称它是原始鲸类的化石→因此人们称它是原始鲸 类的活化石
17.2006 年由中国、瑞士、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中欧六国鲸 豚类专家联合进行了一次 38 天的考察,→2006 年由中国、瑞士、英 国、美国、德国、日本六国鲸豚类专家联合,对长江进行了一次 38天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