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
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以使用木活字最为普遍。从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献看,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并付诸使用,出土实物的印制时间约在西夏桓宗时期(1194-1205)。西夏在宋代称雄于西北,建都于今宁夏银川市。西夏试验木活字印刷获得成功,比元代王祯的木活字要早一个世纪。西夏的疆域与建都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的西州回鹘相邻。高昌自古接受汉文化,且很早就有雕版印刷。西夏文字与汉字一样是方块字,而维吾尔文是拼音文字,更加适宜使用活字。通过西夏木活字的西进,高昌的维吾尔文木活字印刷13世纪就有,伯希和曾在敦煌发现14世纪初的一套维吾尔文木活字。高昌的维文活字印刷非常发达,维文的活字印刷品在中亚地区十分流行。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印刷史上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现存明代木活字印制的书籍有一百多种。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还曾用木活字排印《邸报》。中国出版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刷,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简称“聚珍版”)。现有《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详细介绍木活字印刷工艺,并附多幅插图以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