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诊断星形细胞瘤有哪些辅助检查?
【正确答案】(1)实验室检查:腰椎穿刺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应视为禁忌。一般星形细胞瘤多表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多数正常而蛋白含量增高,这在肿瘤接近脑室或蛛网膜下隙时尤为明显,但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也不能排除肿瘤的存在。
(2)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有一定的帮助,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对视神经胶质瘤,颞枕叶肿瘤有帮助,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则有助于脑干、小脑等部位肿瘤的诊断。
2)X线检查:多数患者头颅X线平片表现颅内压增高。部分可见到点状或圆弧状钙化,视神经肿瘤可见视神经孔的扩大并可导致前床突及鞍结节变形而形成“梨形蝶鞍”。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受压移位,少见肿瘤染色和病理血管脑室造影幕上肿瘤可见脑室的移位和充盈缺损;小脑肿瘤表现为第三脑室以上的对称扩张,导水管下段前屈,第四脑室受压及向对侧移位。
3)CT检查: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因组织含水量达81%~82%,CT多呈低密度,较均匀一致,占位效应不明显,瘤内无出血灶或坏死灶,瘤周无明显水肿影。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注射造影剂不增强或稍有增强。因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而异,表现相应的占位效应。小脑星形细胞瘤在CT上肿瘤的实质部分呈低(或)混杂密度病灶,造影剂增强后可有轻度增强,而囊腔部分则始终保持低密度影。囊壁部分可呈环形或弧线形增强。脑干部位的星形细胞瘤CT上可见脑干的增粗,左右不对称及出现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肿瘤病灶影,CT显示脑干胶质瘤不如MRI理想。部分肿瘤CT上呈等密度,从而使肿瘤在CT上难以发现,此时MRI可明确显示肿瘤影。间变性星形细胞瘤CT上呈低密度或不均一低密度与高密度混杂病灶。90%肿瘤占位效应明显,伴有瘤周水肿,20%有囊变,10%可见钙化。
4)MRI检查:星形细胞瘤在MRI上T,W呈低信号T2W呈高信号。MRI可清楚显示肿瘤浸润脑组织的程度。增强后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少数肿瘤有周边斑点状轻度强化影。良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内外水分增多,造成T1和T2延长表现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注射Gd-DTPA增强不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瘤内发生囊变使得MRI不均匀,瘤体和周围水肿在T1加权像上不如T2加权像上容易区分,肿瘤可有轻度的增强,恶性星形细胞瘤在T1加权相上呈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间以更低信号或高信号,体现了肿瘤内坏死或出血。
问变性星形细胞瘤在MRI上,肿瘤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较多形性胶母细胞瘤影像稍均匀,无坏死或出血灶。增强后,80%~90%肿瘤有强化。肿瘤强化表现不一,可为环形结节形、不规则形等,另有部分肿瘤强化均匀一致。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