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水清鱼更多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本意是好的,但现今某些人对它的创新性误用,则危害甚大,尤其是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我认为,企业要良性发展,要做到基业长青,就要正本清源,要做到“水至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再大型的企业,也是由基本的微小事物组成;再伟大的事业,也是由细小的单元组成;再优秀的管理,也是由具体的流程组成。每个单元、每个细节做好了,才能保证整体目标的有效实现。“细节决定成败”,也正说明了这些“微末之处”的重要性。
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犯了小错,反正没什么大损失,就算了吧”的情况很常见。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漠视微小不足的行为是很危险的。业务或行为上小的过失,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变成影响整个项目,乃至整个企业的危险因素。三鹿奶粉倒闭,起于第一次加有害物质而不察;冠生园倒闭,源于第一次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而不纠。再小的过失与缺陷,也要得到根本的纠正,切莫让它发展为“危害大坝的蚁穴”。
另外,企业对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细小过失的不察,会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甚至会形成错误的行为准则。就考勤来说,王五迟到了,而领导认为他辛苦了,迟到一会儿可以原谅,那么张三、李四也感觉自己辛苦了,则要怎样处理呢?当辛苦成为迟到的理由时,考勤制度几乎就等同于虚设了。其他事情亦是如此。所以,再小的过失也要得到根本的纠正,不让它成为“坏的榜样”。
再者,如果出现小的过失而不从根本上纠正,或者由于各种借口理由而忽略,那么当类似的过失出现时再纠正,可能会产生因同一性质的问题不公平的对待,而出现负面情绪的情况。这也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可见,对任何违反企业制度或行为规范的过失,都要从根本上进行纠正。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确保企业的长远、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