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促使中国开明的知识分子从历史沉睡中醒来。内忧和外患推动着他们把眼光投向现实,发扬“经世致用”的传统,引起了思想界的某些新变化。其代表人物有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等。他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第一,鞭挞封建末世的社会批判思想。
第二,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思想。
第三,在反侵略思潮的推动下,写了一批有关西方各国情势及边疆问题的著作。姚莹《康辅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廷楞《海国四说》、张穆《蒙古游牧记》、何秋涛《朔方备乘》等。
第四,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开明思想。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则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著名口号成为当时倡导学习西方的著名代表人物。
经世派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认同,迈开了近代中国融人世界发展主流的第一步,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觉醒。
魏源:清代著名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鸦片战争时,他担任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僚,参与浙东抗英战役,著《圣武记》。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1853年,太平天国军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魏源病卒于杭州。
龚自珍:和魏源同一年落榜进士,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有《己亥杂诗》315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左宗棠
姚莹:清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时,任台湾道的姚莹积极组织抵御侵略者。鸦片战争后,他以知州分发四川。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他崇尚程朱理学,为桐城派古文家。1845年,他著《康辅纪行》。该书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以及喇嘛教、天主教、回教源流等问题都有阐述,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该书是近代著名的边疆史地研究之作,对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三刘:刘永福——黑旗军——台湾——巡抚——刘铭传——湖广总督——刘坤一
黑旗军原是太平天国时期活动于广东、广西边境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退至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因以七星黑旗为战旗,故称黑旗军,其领袖是刘永福。法国侵略越南时,黑旗军应越南政府之邀援越抗法,多次重创法军。中法战争期间,黑旗军在西线战场配合清军阻击法军,获著名临洮大捷。
1895年在反割台斗争中,黑旗军同台湾义军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随刘永福内渡。黑旗军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有着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