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题目:《板块的运动》
2.内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在地表分别形成的形态,了解海洋和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3.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在地表分别形成的形态了解海洋和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播放新闻:南京江陵的汤山发现了一枚王冠虫化石,王冠虫是一种史前海洋生物。王冠虫从深海到了汤山,他的表兄从热带到了南极,海陆在变迁,大陆在漂移,那你知道王冠虫在疑惑什么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本课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展示地图,明确板块名称以及位置
1.要求:教师进行“小小藏宝图”的游戏,结合上一节课大洲的学习,展示世界板块的分布图,请同学们找一找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我们有七个大洲,但是只有六个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提问:板块是固定不变的吗?板块的哪个部位变化比较大?
要求:教师播放“板块的历险记”的动画片,学生同桌讨论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板块是处于不停的变化当中的,其中板块内部比较稳但是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变化。
细节观察,探究板块运动形式
1.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板块的交界处的两种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
明确:板块的交界处会发生张裂运动,两个板块会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两个板块也会不停地挤压,形成山脉。
2猜一猜: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和哪两个板块有关?要求:教师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进行一个匹配小游戏,老师说大洲名称,学生说出板块名称。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以小组的形式实验模拟火山地震并思考:
①板块内部和交界处有和特点?
②气泡产生在什么部位,说明板块交界处容易产生什么现象?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