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抗震等级为一级: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均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框架中间楼层某端节点平面及节点配筋如图所示。
单选题 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
该节点上、下楼层的层高均为4.8m,上柱的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下柱的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该节点上、下楼层的弯矩图如图所示,反弯点之间的距离为hc=h1+h2
[*]
[*]
则hc=h1+h2=2.26+2.06=4.32(m)
[考点] 反弯点位置的确定。
单选题 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
假定框架梁KL1在考虑x方向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梁端最大负弯矩设计值Mb=650kN·m;梁端上部和下部配筋均为525(As==2524mm2),as=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查《混规》(GB 50010—2010)表11.1.6,得受弯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75,HRB400钢筋的抗拉标准值,fyk=400N/mm2
梁的有效高度hb0=hb-as=800-40=760(mm)
根据《混规》式(11.6.2-2),框架节点左侧弯矩值
[*]
框架节点左侧弯矩值[*]。
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
[*]
再根据《混规》式(11.6.2-4),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
[*]
Vj应取二者较大者,为1219.9kN。
如果未代入《混规》式(11.6.2-2),仅考虑了《混规》式(11.6.2-4),则错选A。
如果《混规》式(11.6.2-2)中漏掉了受弯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75,
则框架节点左侧弯矩值
[*]=fykAs(h0-[*])=400×2454×(800-40-40)×10-6=706.752(kN·m)
框架节点左侧弯矩值[*]。
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
[*]
再由《混规》式(11.6.2-4),得
[*]
Vj应取二者较大者,为987.83kN,也错选A。
[*]
(1)梁端上部和下部配筋均为5[*]25;(2)反弯点之间的距离为4.6m;(3)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Vj
[考点] (1)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2)实配钢筋与剪力设计值计算。
单选题 节点核心区箍筋的配置
假定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Vj=1300kN,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间距s=100mm,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ρv,min=0.67%;as==40mm。试问:在节点核心区,下列何项箍筋的配置较为合适?
A.8@100 B.10@100 C.12@100 D.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混规》(GB 50010—2010)第11.6.3条,框架梁的宽度bb=350mm>[*]=300mm,故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bj=bc=600mm。
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hj=hc=600mm,ηj=1.0。取s=100mm,查《混规》表11.1.6,得框架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代入《混规》式(11.6.4-1),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
[*]
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Asvj≥297mm2,按照4肢考虑,则单肢截面积[*],选直径为10mm的钢筋,截面积为78.5mm2,可满足要求。
由最小体积配箍率,得到箍筋配置量
[*] ,得Asv1=43.55mm2
钢筋直径[*],取直径为10mm的钢筋,截面积为78.5mm2
[*]
(1)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抗震等级为一级;(2)箍筋间距s;(3)最小体积配箍率ρv,min
[考点] (1))γRE的查取;(2)梁柱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式;(3)箍筋的肢数;(4)最小体积配筋率。
单选题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观点
下述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观点,其中何项不妥?
  • A.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条件下,均可考虑内力重分布
  • B.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在弯矩设计值中次弯矩应参与组合
  • C.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考虑时,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0;不利时取1.2
  • D.预应力框架柱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混规》(GB 50010—2010)第10.1.8条,当相对受压区高度ξ>0.3时,不应考虑内力重分布。选项A错误。根据《混规》第10.1.2条,选项B正确。根据《混规》第6.1.1条、10.1.2条,选项C正确。根据《混规》第11.8.4条第5款,选项D正确。 [考点] (1)预应力构件与内力重分布;(2)次弯矩;(3)预应力分项系数的取值;(4)预应力框架柱箍筋是否应沿柱全高加密。
单选题 框架梁的构造
某框架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一类,其施工图用平法表示如图所示。试问:在KL1(3)梁的构造中(不必验算箍筋加密区长度),下列何项判断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1)查《混规》(GB 50010—2010)附表A.0.1,得8[*]25钢筋的面积As=3927mm2
根据《混规》第11.3.1条,对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满足《混规》要求。
(2)根据《混规》第11.3.6条第2款,对梁端底部与顶部钢筋截面积比值进行验算。底部/顶部=6/8=0.75>0.3,满足《混规》要求。
(3)根据《混规》第11.3.6条第3款,箍筋最大间距为25×8=200(mm)、[*]=163(mm)和100mm的最小值,为100mm,箍筋间距为200mm,不满足《混规》要求;箍筋最小直径,由于配筋率为2.1%>2%,应为8+2=10(mm),实际布置为8mm,违反《混规》规定。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2)环境类别一类;(3)不必验算箍筋加密区长度。
[考点] (1)最小配筋率;(2)梁端底部与顶部钢筋面积比;(3)箍筋最大间距;(4)箍筋的最小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