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六尺巷传奇”传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材料2:
全国道德模范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这次评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在9月20日——“公民道德日”这一天隆重揭晓。此次评选是从308位正式候选人中由普通百姓通过投票的形式选出,真正做到了“人民选人民”。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
问答题
结合材料1分析为什么张、叶两府能够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牛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牛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所以,人牛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张、叶两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认识到人生的社会价值才是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为彼此各让出三尺的围墙距离,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问答题
试分析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巨大作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