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动机理论:

问答题 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有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等人。
【正确答案】正确。
本题考查五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归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正确答案】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维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点”这一维度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根据“控制点”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学生最终将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受以下几种变量影响:
①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如班上大部分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外部归因(老师判卷松);少数人得高分则产生内部归因(能力、刻苦)。
②先前的观念,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如果去努力后来成功了,则归因为稳定因素;经过努力还是失败,则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佳。
③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自认为有能力者,易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将失败归因为老师的不公、偏见。
维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
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能解释“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
【正确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是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
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家境贫寒,则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则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因此,“夫尤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如果按照该理论来解释,则是只有在温饱解决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人的尊严。但这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能解释为什么人能为了尊严而克制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的尊严,自我实现等是在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能完全解释生活中的一部分现象。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