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在某市工读学校甲班中,学生都是有过打群架、抢夺钱物、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的“问题”青少年。工读学校的社会工 作者对甲班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原来学校被看作是“差生”,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讨厌的对象。这些学生有江湖 习气,在自己的圈内很讲哥们儿义气。工读学校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章制度繁多,有些管理制度相互矛盾,学校一再强调要树立老师的“权威”,经常惩罚学 生,学生抵触情绪很大。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自暴自弃的想法,有人经常自嘲“我们就是社会的垃圾”,也有人认为“我们是社会的弃儿”。
社会工作者在评估了甲班学生的问题后,决定运用抗逆力理论开展服务以改变学生的现状。
【问题】
依据学校培养学生抗逆力的基本步骤,结合案例,设计相应的策略。
【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从构成要素上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效能因素三部分组成。以下六个步骤是学校培养学生抗逆力的操作性环节。
(1)促进亲社会联结。应重视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组织学生活动,树立榜样,使学生相互学习,彼此鼓励,建立健康的同辈关系;二是创造机会吸引父母参与学校 工作,使孩子与父母在共同工作中加强联结;三是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促进师生沟通,增进信任,加强关系,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建立清晰、明确的边界。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之所以陷入抵触和自暴自弃的风险中,源于他们界限模糊、自我失控。使学生明确是非界限,把握好行为 做事的分寸与尺度,是避免问题行为的关键措施。由于该学校规章制度繁多,有些管理制度相互矛盾,学校一再强调要树立老师的“权威”,经常惩罚学生,学生抵 触情绪很大等这些情况,学校在制定纪律规范时应该体现关怀,淡化惩罚,让学生参加学校纪律的制定,建立学生期望的政策模式。
(3)教授生活技能。针对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差,学生有江湖习气,在自己的圈内很讲哥们儿义气等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加强教授学生如下的 技能:与人合作、冲突解决、自我决定、自我管理等,必须充分地、不断地教给学生这些技能,促进他们真正领会、掌握和使用。
(4)提供关怀与支持。关怀与支持是抗逆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该工读学校甲班中的学生在原来学校都被看作是“差生”,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讨厌的对象,大多数 学生都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在工作过程中,应关注每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用鼓励性话语,肯定学生的积极力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成功的,并为困境 学生提供解决策略。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放弃任何学生,不给学生贴标签,接纳每位学生的独特性,树立“每个学生都会成功”的信念。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视学生为资源,实行对等的学习,提供学习方法,充分利用一切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总之,抗逆力的提升与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中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仔细分析题干可以看出出题者给出了明显的提示,即根据学校培养学生的抗逆力的基本步骤。基于这一点,考生便可以有明确的答题思路,依据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结合材料中学生的案例,方可设计出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