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资料
2014年3月,某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鸿达公司201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有关审计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了解到鸿达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摘录如下:
(1)鸿达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自2011年起推出针对经销商的返利计划,按照经销商已支付采购款的3%至6%的比例,在年度终了后12个月内向经销商支付返利。鸿达公司未与经销商就返利计划签订书面协议,由销售人员口头传达。
(2)经董事会批准,鸿达公司于2013年12月1日与启天公司股东达成协议,以1800万元受让启天公司20%股权,并付讫股权受让款。2014年1月25日,鸿达公司向启天公司派出1名董事(启天公司共有5名董事)参与其生产经营决策。
(3) 2013年下半年,受金融衍生品投资失败的影响,鸿达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世达公司(非鸿达公司的关联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建发公司均陷入财务困境。为取得建发公司的机器设备,鸿达公司于2013年8月31日与世达公司签订协议,以1亿元购入其所持建发公司的全部股权。按照协议约定,建发公司于2013年9月30日遣散了全部员工,并向鸿达公司移交了全部资产和负债。鸿达公司于2013年10月将建发公司的全部机器设备和存货转移到鸿达公司下属生产基地,并对设备进行了重新组合安装,同时向建发公司派出新的管理团队和员工,建发公司转而负责鸿达公司部分产品的销售。
(4)自2013年11月起,鸿达公司将主要产品交货方式由在鸿达公司仓库交货,改为运至客户指定交货地点交客户签收,但客户需承担鸿达公司因此而发生运费的80%。
(5)  2013年12月,一名已离职员工向鸿达董事会举报,称销售总监有虚报销售费用的行为。鸿达公司已对此事展开调查,目前尚无结论。
(6)  2013年末,有网民称鸿达公司B产品含有较高的有害化学成分,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鸿达公司随即发表声明,表示B产品有害化学成分含量没有超出现行安全标准,并公布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但网络调查显示,仍有超过半数的网民对B产品安全性表示忧虑。
2.审计人员获取了鸿达公司财务数据,部分摘录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3.审计人员了解到鸿达公司应付账款和预付广告费的相关情况如下:
(1) 2013年应付账款余额较上年度有所降低,鸿达公司解散的主要原因如下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审计人员在函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函证程序由客户控制,无法保证取得证据的可靠性。在电话询证过程中,鸿达公司总经理先同海天公司联系并通话交谈后,才将电话交给审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向谁询证,是由鸿达公司总经理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选择询证的对象;询证中,鸿达公司先与被询证者打电话确认,既没有保证审计人员直接与被询证者沟通,随后也没有获取被询证者的书面证明,增加了询证信息发生差错或被篡改的机会。
(2)对询问过程中存在的疑虑没有追加审计程序,降低了审计证据的质量。审计人员就应付账款减少事项询问鸿达公司职员时,先后得到了三个不同的解释,并且最终也未拿到海天公司的书面证明,因此对此事项提出了质疑,并记录在底稿中,但审计组长去口认为已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相关记录的真实性,没有实施追加审计程序以消除审计人员的疑虑。
(3)函证样本量抽取得过低,不能从充分性和适当性上代表总体。审计人员为了验证550万元预付广告费的真实性,从1100家广告商中抽取了24个样本,并仅仅向4个广告商发询证函。如此低的抽样比例,即使4家广告商回函确认了预付广告费的真实性(事实也并非如此),审计人员也不能由此推断1100家预付广告费的真实性。
(4)对回函结果不进行分析、评价。4家广告商的回函中有部分回函指出所列示的预付广告费是错误的,对此审计人员未进行任何分析、评价,也未查明原因,就确认了预付广告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函证过程中应实质性地控制函证的整个程序:
(1)抽取的样本要从充分性和适当性上足以代表总体,抽样比例不能过低;
(2)函证是为审计目的而设计的重要程序,应由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函证的对象、范围、方式,而不能听任客户的安排;
(3)无论实施函证时采取何种方法提高效率,如先电话确认、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先发出回函,都必须保证审计人员与被询证者的直接沟通,同时应当保证收到被询证者回函的原件;
(4)当审计人员通过其他程序发现问题时,应重新考虑函证程序的适当性,追加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消除;
(5)如果函证结果表明存在差异,审计人员应当对函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查明差异原因,并追加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