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小题。
在计算机时代,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与过去的时代是一样的。
对今天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怎样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怎样生活得更安逸、更餍足而是如何保持人应有的敏感、理智、平和与生机勃勃。从表面上看,计算机大大地扩展了人的能力,克服了人类外在能力和内在智力的局限,但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简单。计算机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是让人更明智,使人对美的感受更充分,对人的价值的认识更准确,使世界变得更安全呢?抑或恰恰相反?这些问题不仅依然存在,甚至日趋严重。
虽然,计算机能帮助人们在一些重大的科学研究中摆脱困境,但它并不能消除人类在未来新的生存环境中可能遇到的迷惘与挫折。计算机也无法让一个人建立起他与周围许多事物之间应有的联系。诸如感受他人的内心痛苦,认识自我的创造潜能,追忆祖先的历史,尊重子孙后代应有的权利,等等。
讨论这些问题之所以显得十分重要,是因为在计算机时代,有一种不良倾向,那就是把数字误认为智慧,恰如把逻辑与价值相提并论,把智力与洞察力混为一谈。怀特曾经说过:要用人的头脑对事实进行分析,而不是依赖机器。计算机能提供准确的数字,但在人们对这些数字作出分析判断之前,它有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当人类不能正确认识计算机的中介作用与人类自己应用的理性判断之间的关系时,计算机就有可能把人类引入歧途。它使人忘乎所以,丧失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它给人制造出一种幻觉,仿佛他是在探索人生的真谛,其实只不过是在探讨人的功能性问题。人们还用计算机来自负地回答一些具体的问题。培根曾说:“如果我们以肯定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谬误;如果我们以怀疑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真理。”
诚然,计算机能够帮助人类消除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陶醉于它所来的巨大成功之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迄今为止,人类之所以不断取得进步,恰恰是因为人类一直为错误所困扰并因此接受挑战,进而不断思考与探索,直至找到了消除错误的办法,格林斯列说:“给我一个错误吧,它里而充了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将结出成功的果实,而你固守的真理将不再开花结果。”
(摘选自诺受·考森斯《计算机与诗人》)
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如果我们以肯定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谬误:如果我们以怀疑为起点,得到的可能是真理。
(2)给我一个错误吧,它里面充满了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将结出成功的果实,而你固守的真理将不再开花结果。
(1)运用对比手法,盲目肯定使我们满足于现状,变得自大和自负:怀疑促使我们思考、探索,最后找到真理。肯定了怀疑的重要性。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错误比作希望的种子,错误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不断取得进步,直至找到消除错误的方法,而固守真理则把希望的种子扼杀于萌芽。
根据这段文章,你怎么理解人类自身的特性?
(1)人拥有克服对外在能力和内在智力的局限。
(2)对美的感受更充分,对人价值的认识更准确。
(3)人拥有洞察力、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