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一、 拟建生产规模8×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木,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m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 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采矿——选矿——精矿外运。 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涌水12500m3/d,用泵疏干送选矿厂使用。选矿厂年排出尾矿3.06×104m3,尾矿属第工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m沟谷内。该沟谷呈东西走向,纵深较长,汇水面积15km2;沟底纵坡较平缓,有少量耕地,沟谷两坡较陡,生长茂密的灌木;有一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从沟口外1000m流过,河流沿岸主要为耕地。沟口附近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现有20户居民。 尾矿库设在沟口,初期坝为高55m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坝,最终坝高140m,下设渗水收集池,尾矿库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尾矿库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障尾矿筑坝安全,生产运营时坝前保持滩长大于100m的尾矿干滩。
问答题 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 3.给出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内容。 4.简述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1.(1)地表清理、破坏植被,区域改变土地利用格局对植被(灌木)生物量、生产力、物种、覆盖率的影响。 (2)地表清理、破坏耕地,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3)由于岩土剥离,改变地表应力,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由于处于山区,还需分析是否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5)由于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改变动物生境,对动物种类、数量及活动的影响。 (6)剥离废石堆存对景观影响。 (7)地表清理,破坏地表植被,将加剧区域水土流失。 2.(1)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不断抽排地下水,容易导致浅层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边井水水量或水质,进而影响居民生活。 (2)地下水位下降也有可能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 (3)抽排地下水也容易导致地表下沉,形成“漏斗”。 (4)采矿作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容易使下游河流地表水水质变差。 3.(1)调查尾矿库区及影响范围植被的生境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 (2)调查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植物种及分布情况; (3)调查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特别是优势种的生长情况; (4)设置样方,调查植被及主要植物的覆盖率、频率、密度等基本情况。实测或估算其生物量。 4.(1)尾矿堆存过程中不断扩占土地,造成灌木等植被破坏; (2)尾矿干滩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3)尾矿区人员活动及尾矿坝堆高作业的噪声影响; (4)尾矿库渗漏可能对地下水的影响; (5)对周边区域的景观影响; (6)溃坝风险影响。 5.(1)居民需搬迁。 (2)由于沟口附近有一20户居民村庄,并处于尾矿库下游。若尾矿库发生溃坝,将危及居民安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除题干所给出的工程内容外,工程分析还应弄清哪些工程内容? 2.本项目应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生态现状调查? 3.指出制约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因素。 4.试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途径。
【正确答案】1.(1)选矿厂位置、占地面积与类型,选矿厂与采区的距离、运输方式; (2)尾矿库的占地面积、选矿厂至尾矿库的运输方式; (3)工程施工方案; (4)排土场、排石场的位置、占地类型与面积、运输方式与道路; (5)工程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的来源及排放方式、去向。 2.(1)植物及植被,包括其种类、分布,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植物; (2)野生动物,包括种类、生境,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动物; (3)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4)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功能; (5)水土流失现状,包括成因、面积、侵蚀模数等; (6)地质灾害; (7)景观。 3.(1)地下水,特别是采区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浅层地下水; (2)居民,特别是尾矿库坝下的居民,他们的安全及生产与生活; (3)项目处于山区,水土流失、工程地质条件及灾害的影响; (4)项目区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 (5)植被保护。 4.(1)露天开采区域,地表清理、剥离岩土,破坏土地、植被以及耕地,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山体滑坡等;产生大量的排土和排石,压占土地、植被,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开采过程中产生噪声影响。 (2)工业场地区域,选矿厂及其他设施建设占地破坏生态,产生噪声和废水。 (3)运输道路,新建道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同时还会产生交通噪声污染和运输扬尘污染。 (4)尾矿库区域,尾矿库施工破坏土地、土壤和植被,还会产生噪声及扬尘污染。 5.(1)搬迁尾矿库沟口居民; (2)安全施工,保证质量,保障尾矿库坝体的稳定; (3)采取措施确保尾矿库渗水全部回用,不外排; (4)加强尾矿库后期用尾砂堆积坝的绿化,恢复生态,防止扬尘和水土流失; (5)加强监测,长期有人值守; (6)尾矿库封场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本项目对两个村庄的居民将产生哪些方面的不利影响? 2.如何分析尾矿库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3.指出本项目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域。
【正确答案】1.(1)对采区外800m的村庄,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抽排矿坑涌水,将影响地下水的水位等,导致区域地下水补排等水文特征变化,影响居民水井,造成饮水困难;开采过程中将产生噪声,特别是爆破和外运,影响居民生活环境; (2)尾矿库区,尾矿库存在溃坝风险,一旦发生将危及沟口20户居民的生命安全; (3)工程建设占用耕地,或破坏水利设施,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4)工程建设如破坏村庄及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将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5)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村庄的社会环境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2.(1)地质环境及条件的可行性; (2)距离村庄的距离及影响; (3)占用农田、植被及补偿的可行性; (4)利用山沟可能造成的行洪阻隔与安全,特别是对沟口20户居民的影响; (5)考虑与选矿厂的距离、尾矿运输及渗水回用的便利性。 3.各类临时占地,包括排土场、排石场、尾矿库,施工期的施工营地、运输便道、建筑物料堆放场、取弃土场等。 4.(1)露天开采可能破坏的山体区域、排土场、排石场、尾矿库及尾矿坝,施工期的各类临时占地区域。 (2)主要水保措施有:防止山体滑坡的防滑桩、挡墙、绿化;其他区域的边坡防护、截水沟、排水沟、绿化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