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某县政府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在各村设立文化讲堂、儒学书屋,请儒学讲师到各村授课。有人认为这是好的尝试,对村民有益,也有人认为这是政府为了政绩进行的形象工程,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某县政府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大力提倡对现代文明有所裨益的传统文化,有助于营造和谐村风、民风,提高村民素质。但是该地实行村村配一名儒学讲师,还规定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力争再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盛景,此种做法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第一,儒学虽好,但也有糟粕与精华之分。现代社会确实缺乏传统美德涵养,但也没必要对儒学进行全盘复活。
   第二,现代文明社会虽有缺·感,但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果完全回到以儒家治理社会的时代,其实是一种倒退。儒学对于现代社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提升手段,而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理办法。而且,如果村村户户在这种儒学教育中得以成功“洗脑”,动辄便是礼义廉耻、长幼尊卑,与现代文明,与崇尚个性与自由的现代社会也难以融合。
   第三,“百姓儒学”工程应该建立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如果强行推广,或者只是说说而已,做做样子,将很快沦为形象工程,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白白耗费纳税人的钱财。
   只有“仓廪实”。才能“知礼节”,提高当地的现代教育水平,搞活当地的经济,让村民脱贫致富,这才是实实在在地帮了百姓,也才能提高人们素质,让每一个人更符合一名现代公民的要求标准,如此才有望实现孔子以及古今中外历代贤人志士所矢志追求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