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1)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又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是英国雷丁大学教授邓宁在1977年提出来的。邓宁总结出决定国际企业行为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O.所有权优势(Ownership);L.区位优势(Location),I.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这就是所谓的OLI模式。
(2)主要内容: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
①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理论是发生国际投资的必要条件,指一国企业拥有或是能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特点优势。其中包括:
a.技术优势。即国际企业向外投资应具有的生产诀窍、销售技巧和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b.企业规模优势。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外扩张,这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优势;
c.组织管理优势。大公司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企业家才能,能在向外扩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d.金融与货币优势。大公司往往有较好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从而在直接投资中发挥优势。
②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是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而保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其条件包括:
a.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b.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c.需幕控制产品的使用。
③区位优势:指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它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即东道国的有利因素)和间接区位优势(即投资国的不利因素)。形成区位优势的四个条件:
a.劳动力成本。一般直接投资总把目标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以寻求成本优势;
b.市场潜力。即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国际企业进入,并具有足够的发展规模;
c.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是国际企业选择出口抑或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
d.政府政策。是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
(3)国际经营途径的选择:折衷理论进一步认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组合不仅能说明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是否具有直接投资的优势,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国际经营的途径和建立优势的方式。下表是邓宁教授提出的选择方案。
方式 | 所有权优势 | 内部化优势 | 区位优势 |
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式) | √ | √ | √ |
出口(贸易式) | √ | √ | × |
无形资产转让(契约式) | √ | × | × |
注:“√”代表具有或应用某种优势;“×”代表缺乏或丧失某种优势 |
(4)理论评述
①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克服了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只注重资本流动方面的研究不足,他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区位选择等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国际投资研究向比较全面和综合的方向发展。
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在吸收过去国际贸易和投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肯定了绝对优势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也强调了诱发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上的不足。
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可以说是几乎集西方直接投资理论之大成,但它毕竟仍是一种静态的、微观的理论。OIL理论适宜于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不适宜于解释中小投资厂商。事实上,OIL理论仍然是以工业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背景,没有充分注意到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小投资厂商的情况,这也使其不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