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近平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鲜明提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十年后的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摘自《杭州日报》(2015年5月19日)
材料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3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问答题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二者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矛盾双方的这一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蕴含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既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仰仗经济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上的,这体现了二者的统一;但是,如果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这体现了二者的对立性;如果我们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体现了二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结合材料1,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第一,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这种协调被破坏,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第二,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把人类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结合材料2回答,为什么“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第一,实践把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以后,就从总体上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第二,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三,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