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甲、 乙两人大学毕业后同时进入一家公司, 两人在同一科室工作, 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 每月 2400 元。 一年试用期过后, 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 3200 元, 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 3600 元。 甲拿到 3200 元工资后很高兴, 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 800 元, 但当他得知乙的月 工资是 3600 元后, 则十分气愤, 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结合案例资料回答:

问答题

试运用公平理论分析甲为何会产生这种心理反应?

【正确答案】

公平理论认为, 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 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 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 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 便认为是公平的, 因而心情舒畅, 安心工作; 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 或现在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就会对工作态度、 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在本案例中, 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 800 元; 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 发现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 400 元, 由此产生不公平感, 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针对甲目前的工作状况, 试分析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正确答案】

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 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 应及时对甲作出解释, 使甲重新认定自我、 找出差距所在、 明确努力的方向, 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 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 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 应及时、 果断地纠正失误, 重新制定甲、 乙的工资标准。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