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三份应收账款回函做如下表述: | 注册会计师设计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追查下去,发现: |
(E公司)“所欠余额3000万元已于2014年1月2日付 讫。” |
2014年1月2日确实收到E公司的货款3000万元。 |
(F公司)“查贵公司12月28日开出的发票,金额为585 万元(含增俊税),系目的地交货,本公司2014年1月 23日收到货物,故2013年12月31日欠贵公司账款之事 并不存在。” |
确系目的地交货,但在2013年12月份已经做销售进行了 会计处理。 |
(3)(J公司)“我公司2013年12月15日开出的红字退 货发票,金额为2130万元,已注销了询证函所欠款项。” |
12月份收到J公司的红字发票,但由于货物没有收到,没 有做相应的会计处理,2014年2月8日收到退货入库,冲 减2014年2月的销售收入。 |
{{B}}存货的相关审计目标和认定{{/B}} | |||||
审计目标 | 财务报表认定 | ||||
存在 | 完整性 | 权利 和义务 |
计价 和分摊 |
列报 | |
A.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 |
|||||
B.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
|||||
C.记录的存货由A公司拥有或控制 |
|||||
D.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 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 |
|||||
E.存货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 出恰当列报 |
|||||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 |
审计目标 |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
比较前后各期的主要A公司的毛利率、A公司周转率等;比较A公司库存量与生产量及库 存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 |
从A公司明细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报告的数量核对;从盘点报告中抽取有 代表性的样本,与A公司明细账的数量核对 | |
在A公司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凭证,并与入库记录核对,以确 定A公司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 |
检查A公司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 | |
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存货,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A公司作恰 当披露 | |
回函差异原因 | 追加的审计程序 | 注意防范的风险 |
回函差异原因 | 追加的审计程序 | 注意防范的风险 |
(1)款项已经支付,即顾客在函证日 之前已经付款,而被审计单位却未能及 时收到这笔款项,没有记账。 |
检查函证日后的收款凭证 |
存在现金截止日错误或盗窃现金的 可能性 |
(2)货物尚未收到,即货物在途,A 公司在发货当天记录销货,而顾客是在 收到货物时才记账。 |
检查发货单或货运凭证销售合同等 |
顾客根本未收到货物或客户记录中 存在截止日错误 |
(3)货物已经退回 |
检查红字发票、销售退回及折扣折让通 知单以及退回货物的入库单 |
虚增收入 |
{{B}}存货的相关审计目标和认定{{/B}} | |||||
审计目标 | 财务报表认定 | ||||
存在 | 完整性 | 权利 和义务 |
计价 和分摊 |
列报 | |
A.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 |
√ | ||||
B.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
|||||
C.记录的存货由A公司拥有或控制 |
√ | ||||
D.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 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 |
√ | ||||
E.存货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 出恰当列报 |
√ | ||||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 |
审计目标 | 存货审计程序 |
ABD |
比较前后各期的主要A公司的毛利率、ABC公司周转率等;比较A公司库存量与生产量及 库存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
AB |
从A公司明细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报告的数量核对;从盘点报告中抽取有 代表性的样本,与A公司明细账的数量核对 |
BA |
在A公司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凭证,并与入库记录核对,以确 定A公司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
D |
检查A公司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 |
CE |
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存货,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A公司作恰 当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