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综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正确答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零星地、 片断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 但限于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 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传播开来。 俄国十月 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中国工人阶级这时已经成长壮大起来, 开始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从 1918 年夏天起, 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等介绍俄国十月 革命的文章,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1)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十月 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讴歌十月 革命, 1918 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 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五四运动中,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有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 并十分注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学习与宣传, 1919 年 5 月 , 李大钊为《新青年》 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这是中国人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第一次比较完整的介绍。 与此同时,《晨报》 副刊在李大钊主持下开辟了《马克思研究》 专栏, 刊登从日本刊物上翻译过来的解释唯物史观的有关文章; 其他一些进步刊物也相继发表了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史观的文章。
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 在广大青年和一些进步社团中, 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现了高潮, 日益发展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和思想主流, 产生了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920 年 5 月 以后, 各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出版各种刊物和举办工人补习学校,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 和《劳动音》,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党知识的宣传, 批判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敌对思想, 在工人阶级中积极开展教育、 宣传和组织工作,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③1917 年 7 月 ,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 的论战, 公开声称中国不需要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不需要根本改造。 1919 年, 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主义》 一文, 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指出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革经济制度, 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这次论战以及后来进行的“社会主义” 的论战和“无政府主义” 的论战,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扩大了它的影响。
④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陈独秀、 毛泽东、 邓中夏、 蔡和森、 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在北京, 有李大钊倡导下成立的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共产党北京支部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 等等; 在上海, 陈独秀领导的新青年社和他主办的《新青年》 杂志、 上海党组织创办的《共产党》 月 刊和《劳动界》,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 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 起了重要的作用; 孙中山领导和支持创办的《建设》《星期评论》 周刊以及邵力子等人主办的《民国日报》 副刊《觉悟》, 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史观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湖南, 毛泽东等人在五四运动前就组织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以后不久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 1920 年夏天又创办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 在长沙和湖南各地宣传十月 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起了显著的作用;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天津创办觉悟社,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出版《觉悟》 月 刊, 并请李大钊到天津讲授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 在武汉,有陈潭秋、 恽代英等人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其所领导下的互助社、 利群书社等团体, 他们组织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 出版《武汉星期评论》 等刊物, 宣传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讲解马克思的学说; 在济南, 有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励新学会、 齐鲁书社, 出版了《励新》 半月 刊等刊物,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广州, 五四运动前进步知识分子彭湃等人也办了许多刊物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等。
⑥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中央于 1921 年 9 月在上海正式建立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准备以“马克思全书” 和“列宁全书” 的形式系统地翻译出版马列主义的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出版社计划未能完全实现, 只翻译和重印了《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 等少数几本马克思主义著作, 但在《新青年》《共产党》 和《向导》 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文章和小册子,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国范围的传播。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