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张释之传》:上行出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顷,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日:“廷尉当是也。”(2010年真题)
问答题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谓犯跸?汉朝对于犯跸给予何种处罚? ②廷尉在汉代司法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及职责如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犯跸是冒犯皇帝出行车驾仪仗的行为,在汉代应处以罚金。 ②廷尉是汉代中央最高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地方上诉案件以及郡县不能决断的疑狱,同时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阐述这段史料提供的历史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代廷尉张释之依法审理案件的事例,可以提供的历史借鉴有: ①法律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②案件应当由专门的司法机关进行审理,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 ③公正的法律只有得到公正的执行,才能够取信于民。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