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38.  某预应力混凝土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梁腹板宽度0.5m,在支承区域按持久状况进行设计时,由作用标准值和预应力产生的主拉应力为1.5MPa(受拉为正),不考虑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假定箍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按180MPa计,试问,下列各箍筋配置方案哪个更为合理?______
    A.
    B.
    C.
    D.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考点] 1.本题是关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持久状况使用阶段混凝土构件,在各分项作用下综合产生的主拉应力标准值下,箍筋设计的计算题。这项验算十分重要,是作为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补充,且当箍筋计算用量高于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的箍筋用量时,要采用本验算结果。
   2.近年来,随着对主拉应力域法广泛使用,对使用阶段构件的抗裂安全提到很高高度,保证构件的使用阶段(弹性阶段)耐久性,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入塑性)验算同等重要,因此箍筋的抗拉强度并未取规范中的标准值,而取用对应混凝土开裂约0.2mm时的钢筋工作应力,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和设计。
1)根据《公桥混规》JTG D62—2004公式(7.1.6)首先判断
   σtp=1.5MPa>0.5ftk=0.5×2.65=1.325MPa
   2)因此采用式(7.1.6-2):
   已知:b=500mm,fsk=180MPa,σtp=1.5MPa,
   当sv=100mm,
   当sv=150mm,
   一肢为113.1mm2,一肢为153.9mm2,一肢为201mm2
   A方案:实配Asv=4×113.1=452.4mm2>420mm2满足计算、布置合理;
   B方案:实配Asv=4×153.9=615.6mm2<625mm2不满足计算;
   C方案:实配Asv=2×201=402mm2<420mm2不满足计算;
   D方案:实配Asv=6×153.9=923.4mm2>625mm2满足计算、布置不合理。
   1.本题的解题要点如下:
   1)找到计算用条款和公式,可先进行主拉应力大小判断,是仅按构造设置箍筋还是需进行设计计算。
   2)按公式计算过程中,注意题面已知条件fak取值为180MPa。判断更合理的箍筋设置方案,首先对两种箍筋间距求出所需箍筋面积,然后与四种肢数、直径的箍筋面积比对,满足计算要求的有A、D两方案;其次D方案配筋过多,且在实际工程中,肢数过多,难以施工,再结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3.13的规定,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相当于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为降低答题难度,后半部分并未在标答中明确要求回答。
   3)考试结果统计表明,本题答题的正确率不高,主要是对这条规范不够熟悉或实际工程中不够关注本项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