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H公司是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专门从事A、B两种普通电饭煲的生产。关于这两种产品的基本资料如下所示:
单位:元 |
产品名称 |
产量(台) |
单位产品耗用的机器工时 |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 |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
A |
2000 |
8 |
180 |
20 |
B |
6000 |
6 |
220 |
30 |
H公司每年生产A、B两种电饭煲所耗费的制造费用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订单处理、机器运行、质量检验,有关制造费用作业成本的资料如下所示:
作业名称 |
成本动因 |
作业成本(元) |
A耗用作业量 |
B耗用作业量 |
订单处理 |
生产订单份数 |
11500 |
20 |
30 |
机器运行 |
机器小时数 |
23500 |
40 |
60 |
质量检验 |
检验次数 |
15000 |
4 |
6 |
合计 |
|
50000 |
|
|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智能电饭煲,既省时省力,也可以预约在合适的时间内将饭做熟,甚至可以做出香甜可口的糕点,该公司决定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生产该种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产品的售价为320元/台,变动成本为110元/台,若新产品投产,将使公司每年新增固定成本100000元,公司要求新产品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为500000元。公司预计新产品线的产量是4000台,该产品线将按照批次来调配生产,每批生产40台,经过作业动因分析发现,在所增加的100000元固定成本中,有近30000元的固定成本可以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问答题
计算作业成本法下A、B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正确答案】订单处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11500/(20+30)=230(元/份)。
机器运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23500/(40+60)=235(元/小时)。
质量检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15000/(4+6)=1500(元/次)。
A产品的制造费用=20×230+40×235+4×1500=20000(元)。
B产品的制造费用=30×230+60×235+6×1500=30000(元)。
A产品的总成本=(180+20)×2000+20000=420000(元)。
A产品的单位成本=420000/2000=210(元)。
B产品的总成本=(220+30)×6000+30000=1530000(元)。
B产品的单位成本=1530000/6000=255(元)。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核“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知识点。作业成本计算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依据以下程序:(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将制造费用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加上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即可计算出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即可计算出单位成本。
问答题
指出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性态。
【正确答案】作业成本法下通过产品与所耗资源之间的关系,将成本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三种性态。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核“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决策”知识点。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可以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三种。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成正比例变动,而单位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准,它随着作业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固定成本通常包括设施级成本,如总部管理人员工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审计费等。
问答题
计算新产品线作业成本法下的保利产量。
【正确答案】新产品中与每批次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30000/(4000/40)=300(元/批),单位产品所分摊的长期变动成本为300/40=7.50(元)。
新产品线作业成本法下的保利产量=(500000+70000)/(320-110-7.50)=2815(台)。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核“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决策”知识点。作业成本法下,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都属于变动成本的范畴,前者与产品产量有关,后者与产品消耗的作业量有关,将固定成本中可以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成本从固定成本中转出,作为长期变动成本的一部分,最终计算出作业成本法下的保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