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是( )。
出版社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是指企业所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一个正确目标的确立,有利于统一全体员工的前进方向,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成为企业前进的推动力;有利于有效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合理协调各部门高效率地工作,按照目标的要求共同发挥作用。
多出好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是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按照这个基本目标,每个出版社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要,制订阶段性的经营目标。出版社经营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1.社会效益。出版社对于在社会效益方面应达到什么目标要有一定的奋斗方向,明确从哪些角度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作贡献,以之作为出版社健康发展的主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出书定位。出版社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也就是说,要确定谁是自己所出版图书的主要读者,自己所出版图书的主要市场领域在哪里。
3.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出书规模体现为目标期内的出书总品种数和总字数。出书规模的合理,是指为保质保量地出版这些图书而必须投入的生产力与本出版社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出书规模过小,会导致生产能力闲置,造成浪费;出书规模太大,生产能力跟不上,结果要么达不到计划目标,要么只得缩减工序、粗制滥造,以牺牲质量来维持数量上的虚假繁荣。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合理的出书结构体现图书的整体质量,关系到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保证。它包括出书门类比例和门类中各个层次的比例,初版书、再版书以及重印书的比例,重点图书开拓与一般图书生产的比例,各类书的赢利能力及其占出版社总销售收入的比例,等等。
4.市场竞争地位。相对市场份额的提高,意味着市场竞争地位的上升,这是出版社经营目标的重要方面。市场竞争地位的指标有发行总码洋、销售总收入、目标市场占有率、出书质量等级、品牌形象地位等。
5.赢利能力。出版社的经营目标除了获得社会效益外,还表现为获得经济效益。获取经济效益的状况体现为赢利能力,通常以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来表示。
6.发展速度。根据市场的机会和风险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目标期内出版社的发展速度,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目标的又一重要方面。它的指标有年出版量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出版规模扩大的水平、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水平、管理和技术能力优化的程度、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的程度等。
7.人力资源的开发。出版社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升和有效使用,也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指标有各类人员的合理结构比例、高水平专业人员的增加、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培训费用的投入、人员流动比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