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童趣》的教学实录片段(课堂导入部分),试分析你更喜欢哪个教师的设计。
    教师一教学片段:
    师:(课前一个小问题)上课前你们在干什么?
    生:打乒乓球、跳绳、吃东西……
    师:好玩吗?
    生:好玩,我们分组打乒乓球,3个球全输了的做俯卧撑。
    生:好玩,第一次在学校的走廊上跳绳,很热闹。
    生:吃东西很无聊,不好玩。
    师:呵呵,今天我们学什么?
    生:不知道(生笑)
    教师二教学片段:
    课前放映激趣音乐flash:一首改制的诙谐幽默的《童年》。(这首音乐及动画内容很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学生们听了很感兴趣,都哈哈大笑起来)
    师:大家都听得合不拢嘴,其实有趣的不仅仅是这曲《童年》,最主要的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童趣。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童趣》。(幻灯片一:标题)
    师:先请大家朗读全文,全班齐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四段。(其实这暗合本文总一分的结构)
    (生按要求朗读全文)
 
【正确答案】两位教师采用了两种风格的教学设计。
   第一位教师采用欣赏、聊天设计引入课文内容,一是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为课堂师生合作做好心理准备,二是尽管这位教师这里还没明确指出课题,但是与教学内容上已经形成了意义上的联系。让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更显得自然。
   第二位教师则采用了视频、音乐的形式导入新课内容。明显比第一位教师内容要丰富,形式更加的新颖,也更贴近授课主题,让学生从授课中体会“童趣”。
   但同时,两位教师的设计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第一位教师的深入性不够,仅仅停留在导入课程的形式层面。第二位教师用视频和音乐的形式调动了大家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接下来的叙说引入环节,略显不足。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第二位教师的教学设计。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