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要建新农村 先建信息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这一定调无疑将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高,也预示着互联网将在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信息化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倍增作用。信息通信具有很强的倍增、扩散和带动效应,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带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小生产”对接改革开放“大市场”,帮助农村及偏远地区摆脱信息贫瘠,实现信息致富。同时,通过交换和整合富农信息,提升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和服务能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凋,有效地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信息化为培育新型农民拓宽成长路径。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能否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而搭建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传播社会主义先进理念,普及强农惠农法律政策,帮助农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了解市场规律,拓宽致富思路,掌握科学技术;同时丰富农民文娱生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使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政府应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项目和人员培训等投入,全面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依托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倾力打造“数字乡村”,拓展为民服务网络。借鉴江西等省先进经验,建立并逐步完善“五个有”村级信息服务标准及其形式。实行“支部牵头,协会搭台,远教唱戏”的联动学用新模式,增强乡村通过远程教育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大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之成为既掌握信息通信技术,又掌握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专家。
要建新农村,先建信息村。信息乡村建设需从全局着眼,从实事入手,用数字化手段把致富信息和农业专家引进来,使农业产品走出去,实现帮农、富农、强农、惠农的最终目标,让农民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