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两个场址对比分析如表所示。
{{B}}两个拟选场址对比分析{{/B}}
|
条件 |
场址一 |
场址二 |
自然生态 环境影响 |
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离最近 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 |
地表植被为马尾松—芒萁群落和人工种 植林,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 |
地形条件 |
地形有利,能尽量减少工程量,有足够覆土来源 |
地形有利,能尽量减少工程量,有足够覆 土来源 |
地质水文条件 |
场地北部有沟谷,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 谷向南流出 |
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 |
水电设施条件 |
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 |
1km外有变电站 |
交通状况 |
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000m |
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 |
周围敏感点情况 |
1.8km外有村庄,5km处有一森林公园 |
1.5km外有村庄,1km外有森林公园 |
垃圾运输沿线影响 |
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 |
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 比较密集 |
|
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以及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①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②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③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④气象与气候;⑤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⑥地下水环境;⑦大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⑧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⑨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⑩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⑾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⑿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1)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pH、COD、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等。
(2)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pH、总汞、总氰化物、Cr、Cu、Zn、Cd、As。
5.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6.(1)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内容:①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②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③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④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⑤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2)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3个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