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可以创造出信用,形成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1)信用创造的两大前提:①非现金结算。即客户在使用资金时可以通过转账结算,这样大部分存入银行续存的钱不必再取出,这样实际所需的现金只是货币总量的一部分。②部分准备金制。即商业银行不必将所有存款以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形式保存,其中一部分可以加以运用。
(2)信用创造的过程。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过程: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只考虑活期存款,不保留超额准备金,没有现金漏损。
假如,甲银行接受了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在甲银行原来持有的准备金正好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条件下,该银行应再提取准备金2000元,并将剩余准备金8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这样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
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 | 负债 | 准备金 | +2000 | 存款 | +10000 | 贷款 | +8000 | | | 总额 | +10000 | 总额 | +10000 | |
当甲银行贷出8000之后,其取得贷款的客户必将这笔款项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项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既然已取得了存款,并且在不留超额准备金的假设下,它也必将根据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取准备金1600元,然后,将剩下的6400元又贷放出去。于是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变化:
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 | 负债 | 准备金 | +1600 | 存款 | +8000 | 贷款 | +6400 | | | 总额 | +8000 | 总额 | +8000 | |
同样,乙银行提供的6400元贷款,也将被贷款人用于支付给其他银行(如丙银行)的客户,从而使丙银行也取得存款6400元。丙银行也同样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0%,提取准备金1280元,并将余下的5120元用于贷放。这样,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 | 负债 | 准备金 | +1280 | 存款 | +6400 | 贷款 | +5120 | | | 总额 | +6400 | 总额 | +6400 | |
至此,银行存款已由10000元增加到24000元。其中,甲银行的10000元存款是原始存款,而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都是派生存款。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是由甲银行的贷款所引起的,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又是由于乙银行的贷款引起的。多倍存款创造过程正是通过一家银行的贷款引起另一家银行的存款所实现的。至此,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并未完成,存款货币的扩张还将继续进行。从理论上说,这种扩张将一直进行到全部原始存款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从而任何一家银行都已没有任何剩余准备金可用于存款为止。
因此可见若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本例中,这一准备金来源于原始存款),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公式表示为:[*]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乘数。
如果考虑定期存款,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设r
d代表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
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代表超额准备率,t代表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k代表现金漏损率,m代表货币乘数,则有:m=(1+k)/(r
d+e+r
t×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