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
当惠普转型服务,联想、宏基等纷纷主攻手机市场之后,作为最后一个坚守在PC市场的老牌厂商戴尔在昨日正式宣布达成私有化协议,这标志着该公司近25年的上市历史终结,并将由此启动转型战略。业界专家指出,在PC已被边缘化的时代下,错过最佳转型时机的戴尔仍面临巨大风险。
针对戴尔选择私有化道路的原因,业界专家分析,戴尔转型之路屡屡受挫,为了避免资本市场和监管压力,将掌控权握在自己手中,不再暴露于资本市场之上,戴尔能够更灵活地选择战略重组转型的方式。而也有部分人士指出,“股东分红不均也是戴尔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次私有化交易,对戴尔而言将迎来分水岭,更专注于向IT服务提供商转型。近年来,戴尔谋求从PC制造商向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但转型迟迟不见成效,戴尔也始终未能摆脱“PC厂商”的标签,仍有过半营收来自PC业务。而受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冲击,PC业务早已成为低市场需求、低利润率的行业。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年四季度,戴尔PC出货量下降了21%。与此同时,伴随PC价格的下跌,PC产品毛利率也大幅降低。
事实上,戴尔的颓势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自2006年失去“全球第一大PC厂商”桂冠后,戴尔从此便走上了下坡路。在移动互联大浪袭来之际,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爆炸式增长,戴尔却固执地坚守PC阵地,从而错失了向移动互联时代进军的大好时机。
在2012年底戴尔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戴尔宣布彻底退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该公司认为,未来PC市场仍存在发展潜力,将专注于PC和Windows 8平板电脑的研发。而此时,移动设备市场早已是一片风起云涌,其他PC厂商都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惠普转型服斧器市场,联想、宏基、华硕开始主攻智能手饥领域的时候,戴尔始终未能拿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仍不愿意放弃PC业务,这导致该公司错过最佳转型时期。”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如是说,“更为重要的是,戴尔推出的新产品毫无亮点,创新乏力,难以占据市场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戴尔遭遇营收惨淡、转型失利也并不意外。”
继退出智能手机市场、放弃布局移动互联网后,戴尔未来的选择只有一个,即成为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过在这一市场,它要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是不容小觑。
计世资讯分析师郭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想占据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制高点,既要能提供全面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又要具备较强的订制研发能力。就目前的戴尔本身来看,它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郭畅分析,从整体业务架构来说,戴尔的软件及解决方案业务在总体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并没有企业级解决方案业务的深厚积淀。从业务模式来说,戴尔创立的PC直销模式是以价格取胜,显然这与企业级市场的高端服务理念相悖。因此,戴尔走完过渡之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忧之外尚有外患。现阶段,IBM、甲骨文、惠普等厂商占据着企业服务市场的高利润市场,戴尔进军这一领域还要应对来自它们的激烈竞争。
资料二:
据知情人士2013年2月1日透露,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已接近达成协议,公司将退市并出售给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麦克·戴尔和银湖合伙基金公司领衔的收购团队,交易金额预计将达240亿美元。
据了解,评估公司对戴尔的估价在226亿美元至244亿美元。知情人士称,买卖双方商谈的收购价约为每股13美元至14美元。
收购团队1月31日在纽约与戴尔协商,将从巴克莱、美林美银、瑞信和加拿大皇家银行获得约150亿债券融资。
完成私有化交易后,麦克·戴尔将拥有戴尔的多数股权,银湖合伙基金公司和微软公司也将拥有少数股权。退市的最大好处在于,戴尔将不再需要向公众披露公司细节信息,可以更有利于戴尔实现业务转型。
据了解,此项收购有望在本周末达成,一旦达成将成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金额的杠杆收购案。
2013年2月1日,戴尔公司股价上涨2.5%,收报每股13.57美元。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著名财经网站Market-Watch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John [C]. Dvorak)周五撰文指出,戴尔公司之所以选择私有化,是为了抹除公司PC制造商的烙印,让自身转型成为一家服务公司。以下为其内容摘要:
依据我个人的观点,除了进行私有化之外,这家公司没有了任何的选择。在私有化之后,这家公司能够重塑形象,或者是拆散业务对外出售。
与其他大型企业一样,历经多年发展的戴尔公司内部已萌生出官僚主义,中层管理岗位设置太多,导致问题出现后总是相互推诿。一般而言,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人力资源筛选程序过于懒散,或是强制性的排名。这一理念的背后,是部分(通常为5%至25%)的员工需要被解雇。
在戴尔公司私有化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仍有待于观察。
资料三:
戴尔公司的私有化将是这个一度占据市场统治地位,但是因为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而陷入困境的科技巨头发展历史中全新的一章。戴尔创始人,现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在周二的声明中指出,“我相信这笔交易将会开启对戴尔公司,我们的客户以及团队成员都将是十分激动的新篇章。”声明称,“我们可以向股东提供立即的价值,同时将继续执行我们的长期战略,并将在成为一家私人公司后继续专注于向我们的顾客提供同类中最好的解决方案。”
本次的私有化收购标志着这间曾经是行业内最具统治地位硬件公司的一次重大转变。戴尔曾经是超过惠普和IBM的全球第一个人电脑制造商,它的成功也被认为是基于在当年属于革命性的全新商业模式。
但是在计算机市场转型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导的移动设备时代后,这个模式逐渐成为戴尔公司发展的障碍。虽然公司曾经在个人数字助理设备上有过一些尝试,并试图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但是最终在2012年晚些时候放弃了这些努力。
资料四:
已经转型五年的戴尔公司目前仍被外界认为是一家PC(个人电脑)公司,借助私有化方式企图摆脱审查和股东的压力,加速转型成“服务公司”成了创始人戴尔谋变的最重要一步。
然而,消耗大量现金私有化后的戴尔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现金储备压力,不仅不会加速去PC化,反而会借助PC积累现金流。
在过去5年中,戴尔不断进行收购布局,以发展企业级市场业务。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业务仍然是生产PC、笔记本和服务器。
IT分析师孙永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戴尔PC业务营收占其总营收近50%,虽然利润低,但现金流很大,这是企业运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像惠普,PC业务虽然利润低,但是占到营业收入的1/3,所以惠普一直没有放弃PC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戴尔此次私有化,得以成功私有化的重要因素是戴尔公司账面上50亿美元的现金流。这意味着,没有了公开上市股票的戴尔,将会把大部分的现金流用在偿还债务利息上来。耗资私有化后,可以带来大量现金流的PC业务反而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戴尔在短期内很难剥离其PC业务。而随着PC产业形态的更新,超级本、平板电脑二合一等创新产品的出现,又给未来的PC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此,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戴尔全球新兴市场董事长闵毅达曾公开表示,Windows 8的出现使消费者对戴尔的兴趣正在增加,未来相关业务会有所改善。
在2012年戴尔高层客户峰会上,闵毅达再次强调,从2009年推出一系列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后,经过几年的努力,2012年,戴尔已经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产品线。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正是戴尔公司在企业级市场区别于IBM、EMC等IT企业级公司的优势,而作为端到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剥离PC业务,反而会对戴尔不利。
[要求]
列出导致战略失效的常见原因,并指出哪种原因直接导致戴尔公司最终走向私有化。____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就是战略失效。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预订的战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导致战略失效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企业内部缺乏沟通,企业战略未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目标,企业成员之间缺乏协作共事的愿望;②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受阻;③战略实施所需的资源条件与现实存在的资源条件之间出现较大缺口;④用人不当,主管人员、作业人员不称职或玩忽职守;⑤公司管理者决策错误,使战略目标本身存在严重缺陷或错误;⑥企业外部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而现有战略一时难以适应等。上述第④、⑤、⑥是导致戴尔公司最终走向私有化的直接原因
(广大学员可酌情从下述案例资料引用相关信息进行答题)
对应资料信息一:事实上,戴尔的颓势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自2006年失去“全球第一大PC厂商”桂冠后,戴尔从此便走上了下坡路。在移动互联大浪袭来之际,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爆炸式增长,戴尔却固执地坚守PC阵地,从而错失了向移动互联时代进军的大好时机。
在2012年底戴尔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戴尔宣布彻底退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该公司认为,未来PC市场仍存在发展潜力,将专注于PC和Windows 8平板电脑的研发。而此时,移动设备市场早已是一片风起云涌,其他PC厂商都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惠普转型服务器市场,联想、宏基、华硕开始主攻智能手机领域的时候,戴尔始终未能拿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仍不愿意放弃PC业务,这导致该公司错过最佳转型时期。”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如是说,“更为重要的是,戴尔推出的新产品毫无亮点,创新乏力,难以占据市场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戴尔遭遇营收惨淡、转型失利也并不意外。”
对应资料信息二:与其他大型企业一样,历经多年发展的戴尔公司内部已萌生出官僚主义,中层管理岗位设置太多,导致问题出现后总是相互推诿。一般而言,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人力资源筛选程序过于懒散,或是强制性的排名。这一理念的背后,是部分(通常为5%至25%)的员工需要被解雇。
战略变革时机有三种选择,请逐一列明,同时指出戴尔公司属于其中哪一种,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
提前性变革、反应性变革和危机性变革,戴尔公司属于危机性变革。根据危机性变革的定义,若企业已存在根本性的危机,再不进行改革,企业将面临倒闭和破产。戴尔公司目前处境也是如此,在此情况下才被迫进行私有化,并以此为契机转型成为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
判断戴尔公司的变革模式,并给出相应理由。____
戴尔公司的变革模式是计划。因为戴尔有强烈的变革意愿,而且此次转型成为企业级解决方案,IT服务供应商与PC行业相去甚远,因此,根据战略变革矩阵,此变革模式属于计划。
对于戴尔公司,其PC机业务相当于波士顿矩阵中哪一类产品,简要说明理由。从戴尔公司战略转型这一高度,阐释PC机业务对于戴尔公司的重要性。____
根据波士顿矩阵模型,PC机业务属于“现金牛”业务。这类业务处于成熟的低速增长的市场中,市场地位有利,盈利率高,本身不需要投资,反而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用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对这一象限内的大多数产品,市场增长率的下跌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因此可采用收获战略,即所投入资源以达到短期收益最大化为限。①把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尽量压缩;②采用榨油式方法,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利润,为其他产品提供资金。戴尔公司PC机业务正是具有此典型特征并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根据案例给定信息可知,PC机业务对戴尔公司的转型至关重要。
目前戴尔PC业务营收占其总营收近50%,虽然利润低,但现金流很大,这是企业运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戴尔此次私有化,得以成功私有化的重要因素是戴尔公司账面上50亿美元的现金流。这意味着,没有了公开上市股票的戴尔,将会把大部分的现金流用在偿还债务利息上来。耗资私有化后,可以带来大量现金流的PC业务反而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戴尔在短期内很难剥离其PC业务。而随着PC产业形态的更新,超级本、平板电脑二合一等创新产品的出现,又给未来的PC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Windows 8的出现使消费者对戴尔的兴趣正在增加,未来相关业务会有所改善。
从2009年推出一系列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后,经过几年的努力,2012年,戴尔已经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产品线。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正是戴尔公司在企业级市场区别于IBM、EMC等IT企业级公司的优势,而作为端到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剥离PC业务,反而会对戴尔不利。
使用SWOT模型,对戴尔公司实施PC制造商向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进行简要分析。____
优势:
①PC机业务为其转型积累现金流并为端到端服务提供支撑。
②戴尔公司从2009年推出一系列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后,经过几年的努力,2012年,戴尔已经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产品线。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正是戴尔公司在企业级市场区别于IBM、EMC等IT企业级公司的优势。
劣势:
要想占据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制高点,既要能提供全面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又要具备较强的定制研发能力。就目前的戴尔本身来看,它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从整体业务架构来说,戴尔的软件及解决方案业务在总体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并没有企业级解决方案业务的深厚积淀。从业务模式来说,戴尔创立的PC直销模式是以价格取胜,显然这与企业级市场的高端服务理念相悖。
威胁:
继退出智能手机市场、放弃布局移动互联网后,戴尔未来的选择只有一个,即成为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过在这一市场,它要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是不容小觑。现阶段,IBM、甲骨文、惠普等厂商占据着企业服务市场的高利润市场,戴尔进军这一领域还要应对来自它们的激烈竞争。
机会:
企业服务市场利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