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范文]
中国的脊梁
2013年12月4日,《环球时报》上一篇文章在中国的舆论圈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在一次中国大妈与外国人的交通事故当中,舆论的风向多次改旗易帜,是中国大妈有意“碰瓷”?还是外国友人出言不逊?事件情节错综复杂,但是,通过这次事件,国人在第一时间的关注点竟是指责自己的同胞,大谈中国人素质之低,每每观此,我都不禁扼腕叹息,想问问,中国人到底都怎么了?
鲁迅先生曾经谈过:“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我中国泱泱文化,自古圣贤教导忠孝礼义诚,虽不自居为世界第一文明古国,但五千年的沉淀与底蕴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铭记在我们的骨头上。对近些年来,国人对于同胞的一味指责,我只想说,中国人,挺起你们的脊梁!
近代以来,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得原本傲居世界的华夏古国与世界失去了联系,当西方国家依然进行工业革命,大兴制造之业时,故步自封的天朝仍沉浸在自己万国来朝的美梦之中。1840年,英国用尖刀利炮打开了这扇尘封许久的大门,这时落后的中国才闻到了自己腐朽的臭味。因为落后就要挨打,100多年了,我们一直追赶着第一队列,想用自己的拼搏与勤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于是,我们弯下腰认真向国外吸取经验,效法国外体制,学习外国文化,用一种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不断强大着自身。
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世界,从浦东的崛起,到沿海地区的率先领跑,再到现在整个中国地区蓬勃向上的经济景象,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形象越来越高。但几十年向外学习的经验,却让中国人的声音越来越小,中国人的形象越来越低。
近几年来,清明节扫墓的人越来越少,万圣节却越办越红火;大家都抱怨着新年的年味越来越淡,而圣诞节时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每次遇到公交车不让座的情况,都会抱怨人家美国英国法国都不会是这样的;在购物时,能买国外品牌就绝不买国产优质商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似乎在当今社会,外国的思想,外国的文化,外国的产品,都成了优质、学习、推崇的代名词,我们似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一味地否定自身文化价值,过分推崇外国文化。
其实,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在岁月长河中幸存下来,自是有她的过人之处。我们的传统节日同样意义非凡:清明怀念先祖;端午纪念爱国志士;中秋春节合家团圆……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同样值得学习: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的产品同样领先全球:衣服鞋帽的逐渐个性化,家电手机的高质量制作,食品卫生监督的逐渐完善……我们的祖国在发展,她在向一个好的方向进步,她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100多年的落后挨打让我们被打怕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穷追猛赶让我们弯腰弯习惯了,所以,每当出现像“老外+碰瓷”的这种事件时,我们习惯性地反思自身,丧失了客观分析评价的能力。但是啊,中国人,你是身上流着炎黄血脉的中国人,悠悠文化集于一身,泱泱文明哺育你长大,你该有中国人的自信!我们不能妄自尊大,却也不能妄自菲薄。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应该有自信地说出,我是中国人,对待同一片天空下的同胞们,我们都应该相信,他们与你一样善良,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透过那自欺欺人的脂粉,看看他们的筋骨和脊梁吧!
[解析] 作者从碰瓷、过洋节的事件说起,引用了鲁迅曾经的评论,感情真挚饱满,论述有力。